信仰之门 | 分类文库 | 分类书库 | 圣经典藏 | 精典图库 | 音乐收藏 | 在线贺卡 | 在线影院 | 检索中心 | 联盟论坛 | 访客留言
   信仰生活>>作光作盐>>未来:不可知,但不可怕——把「死亡」写进你的行事历 打印
未来:不可知,但不可怕——把「死亡」写进你的行事历
作者: Margaret-Kim-Peterson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作者:Margaret Kim Peterson
  译者:顾美芬
  
  我丈夫在临终前的床榻上,比他一生的任何时候都活得更整全。
  
  现代医学让我们认为,「一般」疾病就是可以医得好的病。对于医不好的病患,我们不知所措,不会甘愿与他们扯上关系,只希望他们在医院或安养院有尊严地自生自灭。我们更不会想和患了不治之症的人结婚。虽然我们的结婚誓言会说,「无论疾病或健康,我俩终生不渝」,但我们会弄清楚结婚的对象,不但现在是健康的,将来也永远健康。
  
  因此当我念研究所,和我约会的男子告诉我,他是HIV病毒呈阳性反应者时,我自己的前提就是:「我怎么能和这个人结婚?」我的朋友都告诉我,「他就会死的」,「你不能和他结婚,他会死啊」。疾病和死亡是不平常的经验,我们避之犹恐不及,即使包括将有病或将死的人,排除在我们的生命之外。然而我还是与他结了婚,这婚姻从开始就有疾病与丈夫早逝的阴影笼罩。我们与朋友隔离,因为他们似乎都享有健康,这也挑战了我们对生命的想法和期待。我们更发现,基督信仰揭橥并启发了我们对生死的一些假设,让我们惊讶,也转变了我们。我们从敬拜、祷告和教牧关顾等,学到大部分的功课,但我也才发现,我们并不是第一个学到这些功课的基督徒。
  
  在基督徒教师当中,直接谈到健康与疾病主题的有大巴西流(Basil the Great, 330-79)、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杰里迈亚泰勒(Jeremy Taylor,1613-67)。这三位思想家都在想,神的恩典和护理如何塑造神的儿女,以及疾病对神儿女的意义是什么。
  
  他们三位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生活在一种死亡可以突然而快速地临到许多人的时空中。因此,他们不会和我们有一样的假设,就是「一般」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死亡是不平常的、濒死的人是要避免的。他们提醒我们,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我们让这个事实一直摆在我们前面的话会比较好。你将会面临死亡,很可能比你想的还要早,因此要预备好了。不要让死亡,这么重要的事件临到你时措手不及。相反地,以预备的态度去过生活,来迎接这不可避免的吧。
  
  泰勒建议基督徒看待任何疾病,都要以为这病会以死来结束。太多时候,因为害怕死亡,不论多严重的病,人都与之对抗,认为他们当然会好起来。结果就是,这些人没有预备好就死了——留下尚未处理的事务、缺 乏照料的亲人,自己的心灵未得关顾、良心的重担没有卸下。他们以为自己很勇敢,其实他们却像懦夫。他们害怕死亡到一个地步,拒绝采取能使他们好好死亡的步骤。
  
  泰勒说,这不是基督徒恰当的行为。立遗嘱、认罪、接受圣餐,做这些事不会让你死得更早,但一定会帮助你死而无憾。同样地,马丁路德在黑死病期间写的一封 教牧书信中,力劝人们不要等到在临终的病床上,才活得像个基督徒。他说,去教会、听神的道,使你知道如何活、如何死。与邻舍和好、立下遗嘱,一旦要见主面,你的心灵已经预备好了,事务也已经处理得有条不紊,就能把自己安然交在神手中。
  
  希望存留性命当然是很自然很好的事,基督徒也可以自由地咨询医师,寻求医师可提供的照顾和意见。但医师是在神的眷顾下施行医疗,如果神缺 席的话,全世界的医生都不可能施行医治,而神与我们同在时,也不可能有任何伤害会压倒我们。神在祂看为美好的时候会带我们到祂那里,所以在这之前,我们不必处心积虑、不计代价地去回避死亡。
  
  当我的丈夫健康开始衰退时,我们就开始为他的死亡作准备。我们立遗嘱、和葬仪社接洽、并买了一块墓地。我们决定在下葬时,墓碑是已经刻好的,所以我们选了墓碑石、刻好、放在该放的位置。我们有些亲戚也葬在同一个墓园里,我们常常去他们的墓前拍照。所以当我们去看我丈夫的新墓碑时,他就在自己的墓碑旁边照相。他双腿盘坐在草地上,直视着相机,在他前面是一块平滑的墓碑石,刻着「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下面是他的名字和他出生的年代,旁边留了空白,可以刻他死亡的年代。这是一张既有死亡的阴沈却又滑稽可笑,同时肃穆真实的照片。他要死了,他知道这一点,他也知道他的救赎主活着,而他很快要与祂面对面。这不是基督徒应该活、应该死的方式吗?
  
  
  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绝对有权要求免于痛苦、疾病和丧失行为能力。受苦不应该是我们生活的特质。正常生活就应该享有健康;正常家庭应该是每个成员都健康。所以一旦有人生病,我们就期望集合所有现代医药的资源,使病快好。我们期望能用钱买得最好的照顾,我们也期望保险会给付。如果我们是基督徒,我们也会沉浸在这种态度中,认为正常基督徒应该生活在完美的健康中。在基督徒的生命中,生病,不是和「有神同在」、「神有能力」互相矛盾吗?
  
  巴西流、路德、泰勒却肯定认为每个人都可能受苦,而照顾病患是人的一般责任。巴西流解释说,乐园里没有疾病,但罪的结果使人身体经由死亡与疾病,衰败分解。因此,神给人医药,使病患可以减轻某种程度的痛苦。
  
  这不是说医药要对人的健康或疾病负全责。医生不是我们的救主。不论医治的方式如何,医治来自神,只有当神选择医治的时候才会得着。
  
  神有时候藉祷告直接医治,如果祂认为这样对我们的灵性有益处。有时候祂的旨意是让我们求助于医药而得医治。如果上帝选择以这种方式医治我们,我们应以感恩的心领受,归荣耀给上帝,以及感谢祂创造了医药。但神并不医治所有的人,因此当我们病了,我们不仅祷告求医治,也求忍耐和理解,使我们能忍受苦难。
  
  这些基督徒教师并不把苦难看为神对人绝对相反的旨意。疾病有时来自上帝的手,作为救恩的工具。这并不是说神必须使每个基督徒受疾病之苦。泰勒说,上帝完全有能力不藉疾病使人成圣。但神要使人整全的意念也包含借着疾病,而疾病总是可以被上帝转变为荣神益人的工具。疾病使我们有机会在德行上成长,像信心、盼望和爱心。的确,疾病就像逼迫或试探,可以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信心如何。泰勒说,「健康的时候我们好像准备一生信靠祂,但让我们到坟墓边缘坐坐看,那时候你还能信吗?」
  
  我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两周在加护病房度过,接受艾滋病并发的肺炎治疗。他插了气管,依吗啡量的不同,在各种药物治疗中一下清醒一下昏迷。他很明显是不能活下去了。在吗啡影响下他意识朦胧,但我必须尽我力量向他说明这一点。我告诉他他有感染,肾的功能衰退。我说我知道他想活下去,但似乎这是他死的时候,也是我要在没有他的情况下,独自活下去,至少再片刻的时候。
  
  因为他插着气管无法说话,他用无法言喻的哀伤眼神看着我,然后在纸上写出四个英文字耖ocusing on God掇 sovereignty荂]注视神的主权)。他死于第二天——顺服的死了。他想活,但他知道这是他的时候,他就向神的主权意旨低头下拜。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信心行动 呢?
  
  
  生活在高举「独立」文化中的我们,很容易就以为「自给自足」是一般人的正常情况。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有瑕疵,还未长大成人。疾病使人不可能一面生着重病一面又完全独立。病人需要医生、牧者、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照顾。病人可能无法工作赚钱或帮忙家事。病人很容易受感染,感到疲倦、痛苦和失去勇气。
  
  虽已知道他患病,也料到将不久于人世,在婚前,我们还是会想,我们有可能拥有成熟、稳定、亲密的婚姻生活吗?毕竟两造结婚时,总不免要想:他该不会拖累我吧? 
  
  就这一点而言,你会以为别人永远都不会有需要,也希望永远不成为好朋友、同事、家人的重担吗?马丁路德说,绝不是!对路德而言,福音的好消息就是人因恩典而得救,从自我中心得释放,能将生命在爱中为别人倾倒而出。意思就是,我们帮助有需要的邻舍,也在需要时接受邻舍的帮助。当瘟疫临到路德的城市,许多人因惧怕而逃离之时,路德留下来服事病人和濒死者。在路德的教牧书信中,他说教牧人员只有在一个情形下可以离开瘟疫肆虐的城市,就是有足够其它教牧人员可以为病者提供心灵关顾时。
  
  同样的,像警察和医护等政府人员,有责任留下来提供重要的社区服务。监 护人或朋友要对孤儿负起责任;除非有人照顾病患,邻舍不可舍弃邻舍。基督的话对这一切提出了警语:「我病了,你们不来看我。」(太廿五41-46)根据这段经文,我们对彼此的责任就是,在别人的困苦中,没有人可以遗弃对方,而是有责任帮助对方,正如我们想被帮助一样。
  
  不仅在瘟疫中,我们在邻舍的其它困境,像火灾、饥渴、个人的灾难中,也一样有关顾的责任。我们必须不顾自己的危险,尽量在邻舍需求的方面帮助他们。路德知道面对流行瘟疫及濒死病人时,那种令人恐怖的经验。他说我们可以肯定,神让疾病临到我们的原因之一是,测试我们对神的信心和对人的爱心。在爱中服事邻舍使神喜悦,也表明我们对基督为人流血的感恩与喜乐。
  
  神以他的应许激励服事别人的人:「眷顾贫穷的有福了……耶和华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诗四十一1-3)神给我们这样的应许,还有什么能断了我们照顾病人的念头呢?难道我们怕传染病人——像瘟疫病人或艾滋病人——甚于神的应许所给予的勇气吗?
  
  在我丈夫生病期间,我们参加教会里的一个查经小组。我们是被教会中的一位牧师特意安排在这小组中的,他希望小组中的人可以接受挑战,服事像我们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并非具有英雄般的美德,而是他们愿意在我们的需要上,付出爱与关顾。在小组中,我丈夫可以关怀别人,正如他被关怀一样;分享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孩子玩,成为教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丈夫过世时,小组中的另外六位男士担任扶棺者。当追思礼拜结束,我从教堂出来,清新的空气、蓝天与阳光向我迎面而来,我看见这六位男士穿着礼服,领上别着白色康乃馨,把棺木从教堂阶梯抬进灵车。他们在我丈夫生病期间一路扶持我们;直到他们除了抬起他的遗体之外不能再做什么,他们就抬起他的遗体,肩负最后的责任。我们把生命交托给他们,他们没有让我们失望。
  
  
  对于罪和疾病之间,我们很容易认为有非黑即白、清清楚楚的关系,或者根本毫无关系。有人认为某种罪会带来疾病,过圣洁生活的人会享有健康。也有人认为不应该责怪病人,而认为身体健康与灵性 健康毫无关系。碰到艾滋病时,这种困惑就更多了。因为艾滋病常与滥用毒品或不良性 行为有关,有些基督徒下结论说,染上这种病是罪有应得。有些不愿责怪受苦者的则认为唯一的解释是,罪与疾病没有关联。
  
  我们所提的三位作者们认为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他们的想法倾向于健康、疾病、圣洁、有罪是互有关联的,而这关联很复杂且常常是互相矛盾的。泰勒用明显的劝告来开启这个问题。他说,不要因为醉酒、暴食、情欲或其它坏习惯而使自己生病。要小心不让罪使你生病。如果你真的生病了,要悔改。就算罪没有直接引起你生病,也可能会有一些间接的影响。
  
  泰勒警告说,发现明显的罪很容易,但罪是一种很微妙很复杂的东西。心灵的疾病比身体的疾病还要多而复杂;所以我们不要想把某一种病准确地归因为某一种罪,而是完全地悔改,全心归向神,使我们可以恢复健康重获生命。
  
  巴西流提出一种看法,就是有时候某些疾病是因为心灵而非身体引起的。神因为我们的罪而以疾病来责罚我们,要我们悔改。但疾病也可能来自恶者的怂恿,神屈尊己身与恶者争战,正如乔布的情形,神仆的忍耐使恶者的吹嘘不攻自破。乔布身上所发生的事,也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神可能呼召人因疾病受苦而做为软弱者的榜样。拉撒路因身上的伤而受苦,但他没有控诉或生气,反而是忍受,神最后使他在亚伯拉罕的怀中安息,成为所有人的榜样(路十六19-31)。
  
  伟大圣者的疾病可以让我们明白人的脆弱。有人或许以为圣保罗是超人,因此保罗要人注意他长期与疾病的挣扎,作为他软弱的证明(林后十二7)。故此,人生病的这个事实,丝毫不能说明人生病的理由。这需要洞察力,有时候((正如乔布的例子)生病的理由并没有启示给当事人或他的朋友。
  
  巴西流说,当我们觉察到生命中的罪,我们要悔改,我们可以将身体得医治视为一种征兆,盼望心灵也同样地被医治。泰勒鼓励读者,就算他们认为自己的疾病是因为罪,也不要失望。我们要记得在审判的时候神以怜悯为念,使这样的受苦也是为了我们得益处。他指出,疾病可能与罪完全无关,因为不是只有罪人会生病。「神也使他的仆人、婴儿、使徒、圣者生病,但神有怜悯,保守他们不受疾病影响,胜过试探;试炼他们的品格,使他们配得奖赏。」
  
  丈夫和我很习惯于许多基督徒对艾滋病的态度,他们认为患者有罪,该受惩罚,配得污名。通常得了艾滋病的人不会告诉任何人,以免秘密发现就被定罪,人会远离他们。我们刚结婚的头两年也是如此。最后我们开始告诉别人,他们一致地以爱与支持响应我们,使我们大大释怀。我们甚至觉得一开始没有把他们想得这么好而羞愧。但我们也没有告诉别人我丈夫是怎么受感染的。我们不要让人在一种把他归类为「无辜」或「有罪」的选择,而带来怎样的差别待遇;却要与基督徒同伴一起迈向共同目标,就是在基督里的整全和医治。
  
  
  很多人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只要你没有生病,你就是健康的。但是如果我们以整全(wholeness)的观念来看,就会看到健康还包括很多。对基督徒而言,健康是与神及神的百 姓有良好的交流。当人与神及邻舍的关系更密切,能够实践他在世界上的目的时,就得到医治。就算一个人身体有病,他仍然能达到这种整全的情形。
  
  泰勒认为生病会使人回到悔改、饶恕、美德当中,虽然不一定是自动发生的。我们都认识一些人,因生病变得苦毒自私,而不是圣洁慈爱。疾病可以导致心灵得医治,但不是说神只要我们这样就好了。不论有病或健康,神都一样呼召所有人成为基督门徒,这与他们的健康状态无关。
  
  巴西流讨论到,就算身体的医治很缓慢,或根本没有来到,人还是可以经验灵性 的整全。他认为神常常不会只藉祷告就医治身体疾病,而是藉医生与药物,理由之一是要让人明白医治心灵也是一样的。身体医治的过程中有很多短期的不舒服,希望带来长期的进步。我们不要惊讶在心灵的医治中,也一样有不舒服的时候。身体的治疗包括开刀、烧灼、苦药等,巴西流说,我们要预备接受心灵的治疗,也包括「如刀般责备的话语和苦口良药般的处罚。」
  
  正如身体上的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在心灵得医治前,也需要很多祷告、悔改、属灵操练等等。对巴西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基督徒遇到疾病时,是否以对神的倚 靠与增长灵性的态度来反应。如果疾病使你更顺服基督,则不论是否得医治,神正在使你进入神的国。
  
  这些都像是只看到生病的好处,强调光明面的神学:至少受苦使我们更像主耶稣。事实上,所有因疾病而失丧去所爱的人,都深深经验到孤寂、愤怒、甚至苦毒。
  
  我自己经验的苦毒反而是在我丈夫生前,多过死后。似乎神把我丈夫带入我的生命中,只是为了再把他带走。我觉得非常不公平、不仁慈,好像神故意虐待我,或要我看着丈夫被折磨至死,只是为了使我成为较好的人。这花了很长时间才平息,事实上,并不是那些感觉消失了,而是更新变化为一种认知,就是:我与丈夫所经历的是何等美善,以及:我们夫妻共同的生活还有他的死亡,这其间神所潜藏的智慧。
  
  这是奇怪又吊诡的,我丈夫在临终前的床榻上,比他一生的任何时候都活得更整全;而当我快成为寡妇时,也比我一生当中任何时候更整全。在死亡中对生命产生的奇妙经验,我们被带向神救赎工作的中心:宇宙的主曾来到我们当中,不是在权能中、荣耀中,而是在软弱中、灰尘中,祂为我们死,使我们得生命。到最后,我们除了乔布所言就无话可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四十二5-6)

  (作者任教于美国宾州圣戴维斯东方学院,教授神学课程。本文译自Christianity Today, May 22, 2000)
  (全文转载自《校园杂志》Nov. Dec 2003)



上网时间: 2003-12-15 
来 源: 《校园杂志》
共有4799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邮寄本文

  • 上篇文章:“上帝的葬礼”
  • 下篇文章:颠狂与谨守——我的蒙召见证
  •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 相关文章
    未来:不可知,但不可怕——把「死亡」写进你的行事历
    面对苦难--评介贵格里-琼斯著作《在猴子扔下球的地方继续打球》
    无辜苦难的奥秘──略论《约伯记》
    星期五的苦难果实
     Copyright(C)2000-2002 GODoo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思路
    webmaster@godoo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