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网刊 | 第八期 | 2003年10月]

如何向知识份子传福音?

冬飚

  
  首先我们要明白,上帝在我们这群略有一些知识的基督徒上的旨意:为何要得人(即为什么要传福音)?得什么人?得人的规律和原则是什么?

1
  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以现存哲学(指那种无神的哲学和泛神的哲学)为武器,以现存的文化(指那种无神的或泛神的文化)为武器,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武器,这些都不足够。不是不行,而是应提升到上帝的高度,在这些武器的背后,有圣灵的道作活泼的支撑,这就是持定上帝的坚定信念了。

2
  像蚕吃桑叶一样,一步步地蚕食,一步步渐进的发展,不要消化不良,也不可过于谨小慎微,将神所赐给自己的恩赐才华发扬、发展,提升到神的道上来,这就是持定神的坚定信念了。

3
  如果仅谈哲学、文化,而忽视了那最终的、我们要服侍的上帝,很容易陷入一种世俗界的价值观中——我们是在荣耀谁?荣耀哲学?荣耀自已,还是荣耀上帝?这个问题,一定不能回避。
  通常哲学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譬如,它令人难以见到生命成长的喜悦,难以使人和睦,难以从虚幻的争论中摆脱。
  什么是虚幻呢?从哲学局限性的如下其他方面可以得出。哲学人士由于耽于思考远处的天性,通常对具体的人,示以冷漠而缺乏具体的关心;无法了解人的灵魂皈依的迫切以及这种迫切的终极原因;无法疗救国人的灵魂。
  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们熟悉的现存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还未提升到超越人的思想的境界。出于人的思想,是人被造之后在永恒中被赋予的一种理性,它往往忽视了使这种思想存在的根源——上帝。而现存的哲学倘不认识自身的局限性,就难以摆脱人的自尊、对自我的荣耀。
  这种哲学的最高境界,包括唯物主义的最高境界,是不乏良知和人文关怀的知识人,对他人困境的深切关怀。这在鲁迅及当代作家筱敏等人的笔下可以看到。恨之深、则爱之切,譬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专制环境下的个人困境,筱敏也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可以查看她的相关著作)。
  他们是一群灵里忧伤、忧国忧民的人,是孤独几近至上真理的一群。他们在独立人格的建造上、对人学的贡献上,在思考方面的成就,可能远远大于那些自诩为有信仰的人。只是由于活在这个可能相对还有那么一点点自由的境况中(拜全球政治民主化、经济一体化局势之所赐),靠着“套着枷锁跳舞”和不时试探言论禁忌底线的写作方式,使他们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某些自由知识分子和青年读者的认可,并找回一丝灵魂的片刻安宁和生命尊严的存在。
  但是,哲学和文学仍然需要来一次彼此的和解与沟通,而这需要更高一层智慧来帮助实行,不是靠人的力量,不是靠某一方面机构的力量。

4
  什么是立场?当我们持定一个坚定的信念时,剩下来是的,必须将它宣扬出来,并行出来,我称之为“持定自己的立场”。
  这将那些匿名基督徒,与那些有福音使命和福音文化使命的基督徒区别开来。不论是私下的交谈,还是网上片语的沟通;无论是正式的文章,还是工作生活中的往来,立场一定要持定,靠着神的主权,将他人未见未想的或忽视的东西,受人私欲诱惑的东西提醒出来,促人反省与悔改。

5
  对于某些尚处于受压制、抑郁、苦毒辖制的文化基督徒而言(在本来就较少的文化基督徒群体里,持有这样心态的人不在少数,福音在知识人当中的传播之不易,由此可见一斑。),要他与人一同落泪尚可,因这样可以使人结为患难之交;但要他欣赏他人的生存状态,与人同乐,“向软弱的人,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 9:22)”,这,恐怕需要更高贵的品质。这里有一个救出自我、达至平安后,并与人分享喜乐的要求(当作弟兄一样的心态行)。在传福音上,他需要做的是,首先要求上帝教他如何拿走那苦毒,并为自己的患难向神感谢,竭力去领悟神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旨意。
          
2003、8、22初稿
2003、9、11修稿。
       

 非特别注明,本刊所录文稿均为作者惠寄或经特别授权。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