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网刊 | 第六期 | 2003年8月]



海平

  
  多年离家,却没人问我为什么而离去,没人问我为什么又苦苦追寻一个安心之家。
  
  自己亲手一点点建立起的那个小居屋,在我们全家出国一年后被单位收回。那里的同事告诉我那片平房已被高楼代替进住更多的家。屋不过是家形式的外衣。以前用过的书、笔记本、衣物,一点点必用的家具虽然没什么太大的价值,曾想把收旧货的人叫来,一趟子处理掉,可还是留下来了一些。走过千山万水之后,在经历过无数次整理行囊之后,才能一点点体味出割舍它们的艰难。这些实物的气息与我的生命脉博合拍过。这些实物的痕迹纪录着与这个生命融为一体的家的喜怒哀乐。它们让我的感情渗入过,不管是它们本身,或是意义上的,都让我难以扬弃。
  
  在异国他乡,一个地方住上一年半载,便又开始出发。甚至,一年内搬了四五次家。屡次搬家,就像更换舞台的背景,会赋予一种新鲜之感。虽然从中能捕捉一些生命里不常有的百态,可是离别的愁绪,却是善感之人所不能承受的轻!每次搬动挪移,有的东西还是不得不舍弃。实在感到一个人生命之船的承载是太有限了。一生总在不停地清理那张表面凌乱不堪的桌子。
  
  如何清理深藏在心底里那不安的灵魂?如何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我自叹不能,只能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无论在小时候父母掌心里的那个家还是在成年后充满儿女欢笑的自己的窝,都只能把它们当做是把日不落的晴雨伞和一把梦幻悠悠的折叠伞来遮挡生命风雨的浸湿,但那不是心灵的家。
  
  生而为人,总要走上一条回家的路,是烟笼十里还是夹岸杨柳,总是自己的风景。我又偏偏喜欢漂泊的生活。心灵的家永远在心里的老地方。无论我的小家在何方,移动的只是形式。而通往我心灵家的小溪都永远向我流来。它让我在心灵的风暴雨雪之时,能望到家的地方……。
  
  常常在自以为在行进中回到家时,却突然发现那根本不是我的归处。我需要重新找一程新的路标、一张心灵的地图。但无论自己如何机巧,路真的困苦难走。兴奋、紧张、彷徨,尽是路上心情。虽也跟着人在往回家的方向跑,仍一片迷茫没有尽头。举目四望,唯真实生命才能成为我脚前路上的灯,黑夜里的亮光真实引导我到达安稳的心家。
  
  家是我温柔的肩膀。乘在一条陌生的船上,处在一帮陌生人当中,多少代价都换不到回到家的那种安全稳妥感。心家充满着爱的气息。家爱是心家主人的恩典。家爱是出自心海的呼唤,是身心灵合一的体现。
  
  虽然我浪迹天涯远离家园,家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呼唤着企盼着我这个在心灵旷野中远游的儿子真正地回家。开扇天窗,让天上的光亮照进来,虽有灰尘一同飘进来,噪声一同溢进来。但生命却让这间屋子活生生地,而又真真实实地亮起来。让夜晚路过的人看到温暖的光亮,明白从落地到学步到漂游四方,那不曾停止的一道道阶梯,一段段坡上坡下,都是为自己的心追寻一个可依靠和温润的家。
  
  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非特别注明,本刊所录文稿均为作者惠寄或经特别授权。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