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网刊 | 第五期 | 2003年7月]

牛虻即蜜蜂——我的“非典”生活

杨戈

  
  一、像牛虻一样愤懑
  
  带口罩的春天里,我开始变得充满斗争性。毕竟,所有的危机到来,都需要一些人用自己的头脑守望并且发言,这是一个需要人站出来说话的时刻。从开始的封锁消息到后来的如梦初醒,人们设想和盼望一个更加公开和透明的舆论空间,设想一个更加完善和人道的卫生体系,甚至,我们开始盼望一个更加民主的公共空间。我也飘荡在这许多希望之中。
  
  圣经里说:“守望的啊,夜里如何,守望的啊,夜里如何,你们若要问就可以问,可以从头再来。”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询问着我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夜里,一切究竟如何?
  
  我曾经给北京郊区的姚家园民工子弟小学打电话,找陆校长。办公室没有人接,只好拨手机。电话那边的陆校长的声音是很沮丧的,我也跟着慌张。这所接纳过千余名民工子弟的小学已经拆迁,大部分的孩子们也因为瘟疫离开了北京,即使今后复课,大部分的孩子也不会回北京上学了,而留在北京的孩子又会怎样呢?6月30号似乎有一次对民办学校的审查和清理,会有多少外地孩子失学呢?我感到压抑,弱势群体的教育为什么永远这样的狼狈和不安!
  
  我又到北京南站,一个上访人群聚集的地方。那里有我用半年时间结识的各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他们无家可归,在街头露宿。但是,一场瘟疫过后,我的朋友们又在哪里?收容?遣送?他们遭遇到多少歧视和强暴?南站痛苦人群并没有减少,只是对于我已经陌生。
  
  边缘群体永远是灾难中最受伤害的一群人。根源在何处?我们处于一个体系之中,城市位于体系的中心,而郊区乃至附近农村处于体系的边缘和外围。中心——外围的结构已经成为事实。中心城市通过政治经济优势“渗透”给外围自身的生活生产模式,于是,外围对于中心城市存在多方面的依赖性。正是这种依赖性决定了进城务工的民工在城市中成为附属,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非自由劳动力”,正是这种依附性把一种人为的体制固定化,也正是这种依附性决定了中心的发达和外围的不发达,决定了不平等的两极分化。在依附之中,中心城市却没有把边缘群体纳入到自己的保护范畴之中,在依附之中,弱势的边缘群体也没有自己的应急保护能力,一旦遭遇灾难,中心城市的慌乱就会引发边缘群体的受难。
  
  我想我必须走向愤懑,这是我良心的印记。过去我批评教育制度,说这是“只见知识不见人”。今天,展现在我面前的同样是一个“只见市场不见人”的图景。旅游的风潮消退、餐饮的热情骤减,这些都成为焦点,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在严厉苛刻的隔离措施之下,城市边缘群体的举步维艰。
  
  他们遭遇的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形式之下的生活。这种生活之中挣扎着尊严,这种尊严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同样被保留着。陀思妥耶夫曾经写到:“您怎么不走了,是什么阻碍您?请记住在您身上被唤醒的东西,在您的思想中,永远也不要忘记:良心——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有,也在这些人身上。您看见的不是已经疲劳的手,不是寒冷的腿,不是空空的胃。您在自己面前看见的是上百万的人的心灵,当您想到,他们只需要温暖,喂养和安慰,——请回忆一下,您现在忘记了等待您自己的梦和食物(您才需要这些东西呢)。我说完了。现在走吧,去研究您的哲学和古董吧。我则和他们在一起,假如我们不能分担他们的劳动,那么就分担他们的痛苦,也许总有一天为他们的喜悦而快乐。”我不敢忘怀。
  
  
  二、像蜜蜂一样赞美
  
  趁着一切商业文明和消费文化萧条的时候,我启动自己的消费旅游计划。天坛、地坛、日坛、玉渊潭,定陵、长陵、长城,我意外的被带到这些空间里,并且陶醉。
  
  偌大的长城别无他人,在海拔1000米的长城上看到了鹰,望远镜里我几乎可以看清它的羽毛。我想起两个字:歌唱。“他要歌唱/为了忘却/真实生活的虚伪/为了记住/虚伪生活的真实”。这首诗和鹰一起盘旋。诗人的职责就是赞美,在赞美中歌唱,如果无物赞美就赞美自己,连自己也可憎,就赞美死。今天,是否已经无物赞美,是否已经没有歌唱。今天,还有诗人吗?
  
  长陵的地下宫殿恢弘而阴郁,地下阴湿的空气令人战栗。望着复原以后的棺木,我仍旧无法想象曾经的皇帝。地面之上是阳光普照的,阳光之下我目睹一场战争:两只体形相当的大蚂蚁搏斗,其中一只转眼之间把另一只咬死,随后从中咬断死者的身体,同时发出咀嚼的声音。我再一次不寒而栗。
  
  一些关于死亡、诗、美、自然的记忆片段,在行走之中不断被唤起,生活还在继续,虽然瘟疫也在继续。我想我愿意在各种景观前徘徊,我几乎可以感觉到体内左冲右突的血液,生命赞美着,虽然,已经忘却了如何歌唱。
  
  三、牛虻即蜜蜂
  
  我该怎样解读自己的生活?我的愤懑和赞美究竟怎样奇怪的交融?抑或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我脑中滑过的只有一句清晰的话:是牛虻,所以批判;是蜜蜂,所以赞美,牛虻即蜜蜂。
          

 非特别注明,本刊所录文稿均为作者惠寄或经特别授权。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