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网刊 | 第二十二期 | 2005年6月]

多少的崇拜才足够?――谈今天基督徒的崇拜现象

吴子平


  在网络上找到一本华人牧师所写的新书,书中的内容志在鼓励信徒看重敬拜生活,“我活着就是为了敬拜你!”。网上更介绍这本新书为畅销书“标竿人生”的延续版,也引用“标竿人生”作者华理克牧师的话来强调,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敬拜神。所以,这本书的目的,是期望帮助信徒和教会建立一个好的敬拜生活。
  这原是无可厚非的,但书中作者对敬拜的诠释,却促使我反思,基督徒生活…是否就在乎于参加一次好的主日崇拜呢?
  基督徒参加星期日的崇拜聚会,俗称“做礼拜”,这是宗教性的需要呢?还是关系性的信仰表达?从表面看来,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但倘若信徒没有教会生活和固定的事奉,而他对基督教的认知只停留在“做礼拜”,信仰生活仅仅维系在一个主日崇拜聚会,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按笔者的观察,不少信徒已经厌烦崇拜聚会活动,甚至不再出席,或选择性出席!)而今天教会普遍看重崇拜聚会的出席人数,过于“做真门徒”的要求;这也许是一个现代社会的趋势,也是教会必须正视的现象。
  比方说,上星期的崇拜节目如何?牧师的讲道是否有带来灵里的震撼?敬拜的诗歌有没有对我产生特别的感触,灵里的感动?整个崇拜的节目,有没有带来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我们当然不轻看崇拜的礼仪与赞美诗歌的安排,也不轻看讲员的重要责任。这里所关心的乃是,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并不一堂聚会所产生出来的。
  在崇拜聚会,神才是我们敬拜的对象,我们所有的人其实都是敬拜者。只是现代的敬拜模式,越发倾向习惯从“观众”的角度、以人的敬拜经验来设计;因此,崇拜的重心在比重上就会产生不自觉的偏离,渐渐的取代了人敬拜神原本的目的。如此,我们的敬拜就可能出现偏差,崇拜聚会是开始了,敬拜却不在这里。
  当耶稣回答撒玛利亚妇人的时候,“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就已经清楚表明了,敬拜不是地方的选择,乃是更重要的,是与神的真关系(父与子)与信徒的真生命(重生悔改的新生命)。因为,真正的敬拜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天父就是要这样的人拜祂。心灵与诚实的解释,说明这种心灵的主观敬拜经验,需要按着真理来作为敬拜的规范。并且,圣经中所指的真理和知识,往往不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教义”或者“传统”,比较是非知识性的(但不是否定教义、传统或知识),乃是确确的“真关系”和“真生命”的。敬拜者的敬拜乃是基他与神的关系,和真正的生命来敬拜神。一个有真生命的敬拜者,应该就是一个以神为中心来生活人,这才是敬拜的真正精神。
  所以,不是你过去参加过多少堂的崇拜,出席过怎样感动的陪灵会,或者听过如何精彩的讲道。而是,你已经多久没有过一个“以神为中心”的信仰生活。新约初期教会没有今天如此堂皇的礼拜堂、诗歌班和优质的音响器材,但他们却可以有以神为中心的敬拜生活,甚至为基督的名殉道。今天,在许多回教国家、中东和中国等地区,他们没有信仰聚会的自由,然而,他们却有强大的敬拜精神和委身的生命。参加聚会是重要的,敬拜的精神,就是以神为中心的信仰生活却是崇拜聚会的核心。
  今天教会崇拜的趋势,可能过于强调敬拜本身过于敬拜的精神。如果说敬拜是一个指标,那么所指示的敬拜对象应该不被忽略,而对敬拜对象所要求我们的敬拜精神,也就不能忽视。撒母耳记上更是说明: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非特别注明,本刊所录文稿均为作者惠寄或经特别授权。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