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牧资料>>同工栽培 字体大小:- +  打印
学术?心灵?--关于神学教育
作者: 王美钟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不少人认为神学院课程往往予人有重学术与理论,轻实践与心灵的感觉。这些「感觉」来自一些观察如:在三、四年的神学生活中,有多少时间是用来塑造灵命和性格?实践科目与学术科目所占的比重如何?有多少学分是属于实际事奉上的操练?学生入学的要求和标准岂不是按照学术的背景和水准,而决定学生修读的学位吗?神学生的毕业,除了满足学术的要求外,灵性、品格和实践方面是否也被评鉴为毕业条件之一?神学教育若只是注重钻研学术,结果会否只造就了经院派的学者,强调析词辩理,常喜欢争执空泛的神学课题,却对教会属灵生命的建造停留在「只会讲,不会做」的层次呢?以上诸问题,都是实在的,也是许多神学教育工作者常作的思考,常有的挣扎。
  神学院课程是否真的偏重学术与理论呢?一般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原因之一在于当我们将神学院界定为某一种「学校」时,当然就如一般学校一样,以传递知识为其主要的目的。即使传递教导的是「神学」,这也是学问的一种。根据这样的观念,神学院课程内容也就自然以「知识和理论」为主了。
  不过,神学院课程的目的,既是为教会培育事奉的工人,目标是「人」,则着重学术知识明显不足。完成神学训练者应该是能够「尽心、尽性、尽意、尽力」事奉主的人,因此,课程的设计,就不能不注重「知识」之外的其它训练了。
  神学教育应是全人的训练。神学知识的增广和主工人生命的操练,需要尽量取得平衡。此外,还要学习事奉的技能,不然空有知识和生命,在教会的增长上却不能实际的加以发挥和运用,则无从尽「力」了。
  《箴言》十九章二节提醒我们:「心无知识的,乃为不善;脚步急快的,难免犯罪」。使徒保罗也察觉他的同胞「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罗十2)。有热心而没有知识固然不行,光有知识而没有热心也行不通。最理想的是两者兼备,相辅相成,这是神学教育的理想。神学生需要透过不同的学习管道,增广他们对神的热心。强调知识的装备并非抗衡生命的塑造。
  神学生必须接受生命的操练(心),以备投入主工人事奉的行列。生命的操练是指注重内心和品格的塑造、更新和成长。许多传道人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圣经》和神学的知识,而是由于缺乏生命的操练,「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耶十七9);「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箴四23)。像诗人一样,我们要让神监察我们的心思意念(参诗一三九23)。神学院也应着重基督徒的群体生活,学生之间要彼此立约,也与神立约。在这个信心的群体中,我们彼此在磨练中「磨出刃来」(箴二十七17)。全人训练要求学生培育深进的属灵生命,在人群中活出基督徒的品格。
  神学课程也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若有一段全时间的见习期更佳。在实习中,可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全职事奉和拓展事奉工场的视野,也藉此让学生有机会在督导的帮助下,实际去体验、操练其恩赐,并改善其弱点。
  不过,谈「全人」及「平衡」的训练容易,但实际做的时候却不容易。学术的教导是较容易的,因它较具体,有客观的衡量准绳,但灵命品格的塑造却复杂多了。因为灵命、品格和性格的教育,涉及的层面太广,它包括学生的灵修生活、宿舍和校园的群体生活、人际关系、顺服谦卑等,实在不容易衡量。我们要努力朝着「全人教育」的方向走,但怎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具体有效呢?这是我们的挣扎。而且这种全人的训练对教导者的素质要求更高。如果讲师都没办法做到灵性、学术和事奉的平衡,我们就很难训练这样的神学生。
  这整全的神学教育,不单是神学生的目标而已,也应该是教师操练的目标和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讲师不仅要具备头脑的知识(言教),也要有足以成为学生模范的品格行为(心教)和实际事奉的历练和技巧(身教)。讲师除了是学生的督导外,必须实际投入教会的服侍及体验宣教与传福音的经历。因此,神学院要非常重视教与学的互动,并极力推动群体性和家庭式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能够有整合「头、心、手」的训练,体现整全平衡的教学理念。
  教导神学者除了要有知识和理念,更要有深刻的属灵经验。教师也要具备一颗「父母心」,注重与学生间之爱与属灵关系的建立,并肯花时间、付代价与学生交通,也在生活中示范如何专心倚靠神,而不是倚靠知识和才能。
  第六届世界华人福音会议期间,神学教育组提供的行动方案建议中,第一项即为「神学教育的目标应是为教会及神国训练出仆人式的领袖。为了达致此目标,必须在学生的筛选、教师的邀请和聘任及课程的安排上配合。由于『学生不能高过老师』故此必须注重教师具有培育仆人领袖的素质。神学院该定期有教师的灵命更新聚会,并安排教师的细胞或成长小组。」你认为可行吗?
  为了响应这剧变时代的挑战,神学院需要严肃地反省本身的使命、重新调整课程的方针、设计与策略。由于时代不同,面对的挑战也异于从前,教会对神学教育也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诉求。其实,神学教育所有课程的发展,都是因应教会所面对的挑战而设的。神学院是教会的工人和领袖的培育中心,她为教会的需要而服侍。她接受教会差派来的学生,为教会塑造所需的人材。所以当今日教会期待「内外兼修」的牧者时,神学教育有必要重新厘定目标和修正其课程,以响应时代的挑战。这当然使神学教育的难度更高,挑战更大!

(作者为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院长、华福神学教育协调事工主任)
来 源: 《今日华人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