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评论>>思想评论 字体大小:- +  打印
基督教的生死智慧探微
作者: 黄瑜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聆听基督的福音——基督教的生死智慧探微

  在生命的过程当中,生死问题无疑是世人最为关切,也最为困惑的终极性问题,“最容易被人感觉到并且最使人痛苦的一种有限感,就是人类意识到他总有一天是要死去的”。[1]这一生死之二律背反的痛苦,是包括基督教在内一切宗教所产生的深刻源泉,如何在生与死的两极达到一种超越,则需要以一种超越的智慧观照之。基督教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它对“生”与“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死智慧。
  
一、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死后又归往何处?这是一个终极性的问题,也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因为世上所活着的人不可能知道死后的世界,死亡也就这样被悬置起来了,犹如“黑洞”。而在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的第一章节“创世记”里,便可找到自明的揭示。在基督教看来,世间所有的生命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人类的生命亦不例外。上帝要能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世记》一;26)的管理者,便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他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并将生气吹在这个人的鼻孔里,这样便出现了世间的第一个人——亚当。为了不让亚当孤独,上帝于是给他造一个配偶以帮助他,于是在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这样便出现了夏娃。亚当和夏娃便成了人类的始祖,人类的生命由此绵延。
  既然人的生命是由上帝所赐予的,那么上帝也即掌管着人的生命,“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约伯记》十二;10))因生命本属于上帝, 故没有人有权力掌管自己的生命,也没有人有权力掌管自己的死期,并且,世间的人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罗马书》十四;7)人活着,是为上帝而活;死了,也是为上帝而死。因为人或活或死,总是上帝的人。那么,由此智慧之关照,死亡也就变得并不可怕,而是皈依上帝的必经之路。在人生的日子满足之后,自然要离开尘世,死后肉休与灵魂分离,肉体由于本是尘土(上帝用尘土造人),所以死后仍归尘土,而灵魂则复活后归入永远的家,即上帝之家(天国)。
  生死的两极,基督教以一种极为温馨的方式解答了。生由上帝,死由上帝,故生无所扰,死无所惧,“有限”与“无限”在此和谐统一,生命由此变得轻盈而淳厚,死亡由此变得神圣而永恒。
  
二、生命有何价值?死亡有何意义?
  人生在世,是否具有价值?当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这个问题便在脑海中凸显出来了。在世人看来,生命是很精彩的,但再精彩的一生也要以死亡而告终,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死亡会将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消失殆尽。“活着的人知道必死……他们的名无人记念……在日光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传道书》九;5~6)这种对死亡的虚无感,愈加增添了死亡的恐怖,同时也愈加显现了世人生命的局限性和短暂性。生命如同白驹过隙,一晃而过:“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诗篇》九十;5~6)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如此,也就更加彰显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世人应该珍惜上帝所赐予的生命,因为今世的生命,不管是辉煌也好,是痛苦也罢,都是上帝的恩赐,即使面临疾病、痛苦,甚至是死亡的时刻,都不应该失去对生活意义和价值的信心,因为上帝的爱给予了生命以最大的意义,信主的人,必得祝福。耶稣基督来到世间,目的就是为了拯救世人,而且因为世人皆有罪孽,他借自己的死,来显示出生命的最大价值,即在于:替世人洗清罪恶。耶稣基督在死的时候,即使他忍受着嘲笑、痛苦,仍抱有极大的信心和慈爱,他心里想的仍是上帝和子民,仍在为世人开脱罪孽,仍在为世人祈求:“父啊,赫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二十三;34)耶稣借着他的死,而使世人都有了他的生命,生命在于基督。通过耶稣的死,神的生命和人的生命在今世达到了统一,在世人身上流淌着基督的血液,因此,活在世上的人也不再是为自己活,而是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活。“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 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二;20)“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五,8)虽然死亡在任何世人看来,都将意味着一种痛苦,一种毁灭,并且死亡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泼在地上,不能收回”,(《撒母耳记下》十四;14)但即便是这样,对于基督徒来说,死亡的负面意义并不影响其更深一层的积极意义,既然上帝掌握人们的生死大权,那么人类的死亡也有其深刻的意义。在日子满足之后,经过死亡这条道路,从而摆脱了世间的一切劳苦、痛苦,将不再为世间的事劳烦奔波,而是带着洁净的灵魂,可以享受永恒的安息。
  耶稣的死,使世人与上帝和好,从而使世人拥有基督的生命:“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罗马书》八;10~11))耶稣从死里复活,他的死为世人承担罪,使人的心灵洁净,即便肉体死了,也必会借着圣灵复活。耶稣的死其实已经战胜了死亡,因为他借着一人的死,而彰显了基督生命的巨大意义,解决了死亡的毒钩(罪),因耶稣的一次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而得生命了。死而复活,得到了新生,“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马书》六;7)那么罪将不再压迫世人,死也不再做他们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 神活着。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 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马书》六;10~11)世人活着的时候,生命中分有着基督的灵,即使离开凡尘的生命,依旧有着上帝的陪伴,故无论生与死,都应被看作是上帝的恩赐,“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立比书》一;21)
  
三、爱在哪里?
  《圣经》里多处谈及上帝的爱,认为爱是上帝最大的诫命。“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十三;13)“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十三;1~3)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上帝用他的慈爱赦免人的一切罪孽,医治人的一切疾病,救赎世人的命脱离死亡,上帝以仁爱和慈悲为世人的冠冕。而上帝的慈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爱邻如己的爱,是爱罪人、爱仇敌的爱,这样的爱充彻于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关照着每一个生命。因此,这种爱是伟大的,是无可比的爱,是联络全德的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十三;4~8)正是上帝用这“永不止息”的爱与需要爱的人走在一起,救人们于苦难之中,让人们感受到上帝的恩赐与慈悲。耶稣在世时曾与受苦受难的人们在一起,分担他们的痛苦,亲自伸手摸长大麻疯的病人,使他洁净,摸两个瞎子的眼睛,使他们看见,使瘫子能行走,使患血漏的女人痊愈……即使在最后,显现在十字架上的意义,也即是神的爱,这种爱是以死作为见证,替世人承担了罪犯,“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二;20)上帝之子耶稣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但耶稣没有求得任何回报,他是在传达上帝的爱,宣扬上帝的福音,因为“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三;16)以上帝的慈爱拯救世人,是耶稣基督来世的目的,同时教世人彼此相爱,彼此宽恕,彼此珍重,使世人常在神的爱中,“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四;8)并且可以救世人的灵魂,免入极深的阴间。
  上帝就是爱,信仰上帝,也同样就得到了上帝的爱,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反之,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世人之所以充满爱,是因为上帝先爱世人:“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 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四;12~18)爱存在于世人的信仰当中,存在于世人彼此之间。
  
四、是否要有信仰?
  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拥有智慧。人活着,必定有信念,既使他的信念并非宗教性的。人必须靠信念的支撑,去走自己人生的道路,如果说人世间的生活是帆船,那么信念就是舵手,他引导你的生活。基督信仰中可以给世人带来的信息,是上帝的慈爱,而并非人们以为的惩罚。即使是病痛,也是上帝对人们的考验,应视为一种恩赐,通过这也更加显明出了上帝的良善,上帝拯救人类的目的。所以,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因为那是上帝的意思,生为基督,死也是为基督,人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灵去面对死亡。信仰基督,也就是信仰永生,信仰天国,今世的生活也只是过眼云烟,是上帝安排给人们的一步棋而已,而真正的生活应该是死后的生活,在上帝那儿的生活。因着信仰,世人对生活便有了信心,也正是因着信仰,对生命也更有了希望。因“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马书》十;13)凡信仰上帝的人,由此得救,而得永生。因此,死亡并非就一定是上帝的惩罚,也不一定就是人类的罪过,反而是由于上帝的眷顾,上帝的挑选。“神爱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三;16)那么,信主的人也不被定罪,而是被赦免,并且死后又得永生,那是上帝的恩赐,但也是因信的原因,所以,是幸运的。
  信心的祈祷是大有功效的,可以让上帝听见你求救的声音,而赐予你平安,给你力量。受苦的人,可以祷告;有喜乐的人,应该歌颂:“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雅各书》五;15)上帝有丰富的慈爱,赐给那些凡求告他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他的宽容和良善。耶稣也正是持着爱上帝的信仰,以足够的勇气走上十字架,忍受人们的讥讽,嘲笑,虽然世人对他的不理解,但是他仍旧满怀信心,因为他相信是神叫他这么做,去拯救世人。上帝将他极丰富的恩典,通过耶稣基督的受难、复活向世人所施的恩慈,显明给世人看,叫信他的人平安,使世人得救,这本乎上帝的恩赐,也因着世人的信仰。所以,基督教认为,凡世人信耶稣基督的,就都是从神而生的:“凡从 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翰一书》五;4)信仰基督,便是信仰复活、天国和永生。所以,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可怕的,因为死亡意味着有来世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至于绝望;有上帝的关怀,是温暖的,不至于凄凉;伴着永生的信念,上帝的慈爱,复活的期待,死亡将会是美好的。
  
五、死是绝望的?
  人之为人,其中一大特质便是人有理想的支撑,人们带着期望活着。“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2]活着的人们总是有所期待,可是当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何来期望?那么死亡将意味着彻底的“绝望”。既便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无知,会引起心理的恐惧,但是,同时他们也会怀着一种期待的心理去臆想死后世界的情形。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在尘世生命结束后,仍能够继续过着一种生活,虽然不是尘世的。在基督教看来,耶稣基督死后复活的启示,告知人们死只是通往天国的一种渠道而已,没有死,也无从谈及新生。耶稣基督的死却恰好击败了死亡的恐怖,因为他的复活使死亡的威胁也变得脆弱无力。耶稣的复活坚定了人们的信仰,也给了人们希望,因而信了基督实际上也就等于信了复活,因为在基督里,众人也要复活。正如耶稣所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翰福音》十一;21~26)所以,凡信基督的人,必复活,因为死只是向罪死了,且只有一次;而活却是向神活着,耶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世人也将藉着自己内心的圣灵复活。人本是上帝用泥土所造,在尘世中的人属土的形体在死后仍要回归尘土,而复活的形体将是属天的。“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哥林多前书》十五,42~44)复活后,身体由属血气的尘世之体而转变成属灵气的天国之躯,复活者带着这种身体进入一个新天新地,在那里,上帝亲自与他们同在,而他们是作为上帝的子民,那里不再有死,不再有黑夜,因为神的光将照耀他们。因此,尘世的死亡并不是人们最后的终点,仅仅是通往天国的一个驿站而已,既然如此,何来绝望?
  
  基督教以它特有的生死智慧和精神积极地去面对人生与死亡,让人快乐地生,安宁地死。因为上帝充满着爱,充满着仁慈,充满着信心。在上帝的关爱里,生活是美好的,在基督的引导下,死亡是圣洁且圆满的。无论生与死,世人都将在聆听基督福音的同时,奏响着生命的赞歌。
  
参考文献:
[1][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62年第一版,第534页
[2]《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附:作者为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伦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来 源: 感谢著者惠寄信仰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