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见证>>与主同行 字体大小:- +  打印
文字的魅力
作者: 赵巍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懒洋洋地斜靠在沙发上,手里捧着好友托人从北京带来的书籍《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基督教概论》、《西方哲学的智慧》、《东方哲学的智慧》、《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当代西方新教神学》等共十二本书在喃喃自语:又有这么多好书可以读了!我恍惚中觉得在抱着自己的一群孩子,忽然间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心头涌起诉说不尽的感恩,此时此刻,我非常强烈地感觉到爱读书是神在我坎坷的生活中保守我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去年经历了一场危机,在我没有足够思想准备下毫无选择地结束了八年的婚姻,这对于一个已不在年轻的女人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我终于以较为平和的方式度过了这场试炼。我的朋友把我的表现归功于我的坚强和潇洒。其实,他们哪里知道那段时间我常常在半夜被噩梦惊醒,心如刀割一般疼痛再也难以入眠。对于每一个有感情的人特别是女人,不管婚姻生活有多少不愉快,离婚绝不是一件潇洒的事。而我之所以没有像别的女人在遭遇这类事情的时候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反应,除了在逆境中锻炼的克制力以及苦难生活中造就的幽默感外,一个非常技术性的原因是因为我喜欢读书,我用读书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那些时间我看完了两大本译著《世界文明史》上下卷,我不仅沉浸在译文的优美文字当中而暂时忘掉自己的心灵伤痛,更是不知天高地厚地搭乘“文字”飞船穿梭在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中去经历、去感慨、去反思人类命运的多舛,历史的沧桑,去寻觅上帝在人类历史留下的踪迹。这种所谓宏观性的思想使我的注意力慢慢地从个人的恩怨中转移出来,而当你试图从人类历史这个大背景作为出发点来解读你的遭遇,你会觉得个人命运与整个人类历史有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 于是你获得了一种超越的勇气,人类累遭磨难却仍在昂首挺进,你个人一定也会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再次爬起来!这种思维逻辑经文字的刺激一次次把我的情绪带到高潮,使我一次次地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悲壮激烈的情怀,这种悲剧般的壮烈足以把我的沮丧情绪抵消…我就是这样慢慢走出了婚姻失败的阴影。现在每每想来不禁要在心里赞美上帝。我的那些不信主的朋友大惑不解,想我这样一个生活上一直很不顺利的人,他们无论从哪一点都看不出上帝对我的祝福,为什么我不仅要信他还要赞美他。可我清楚地知道,上帝他一直在怜悯我保守我,他赋予我对读书的爱好和对文字特殊的感受能力,并通过书本和文字造就了我理想主义的精神秉赋,使我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困境,在一次次危机面前转危为安。我真的很感谢主!事实上,神通过文字对我生命的滋养和保守,从我童年时代就开始了。

  我对文字的特殊爱好源于父亲的影响。我的父亲个人生活极其不幸又在政治上累遭迫害,但是就在今天已经八十三岁一人独居的情况下仍然热爱生活并富有激情,我想一定是对诗词和写诗的挚爱赋予他诗人般永不衰竭的热情。因为父亲不会说普通话,很小的时候他就让我为他朗诵诗词,我几乎读遍了现代诗人刘半农、徐志摩,老一辈革命诗人臧克家、何其芳、柯岩等等的诗集。记得有一次他让我为他朗读诗人艾青的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我那幼稚却又装腔作势的朗诵不仅把父亲弄得老泪纵横,自己最后也读得泣不成声。诗人在这首诗中用的一气喝成的排比句对我幼小心灵的撞击,直到今天仍记忆犹新。文字使用的极致是诗,从小对诗歌的诵读使我对文字所形成的旋律有一种特殊的领悟和迷恋。

  对文字的迷恋又孪生出对写作的爱好。中学时代并未发觉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那种千篇一律的中学生八股无法展现我的想象力。直到上了大学这种潜质才得到发挥。那是大一的时候,我同寝室的女孩子们要集体过一个十八岁的生日,庆祝的前一个晚上,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一股巨大的激情在血液里奔涌,一口气写下了一首长诗《献给十八岁的歌》。这首诗当我在生日晚会上朗诵的时候,所有的女孩被感动得哭成一团,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文字所传递的巨大的震撼力。事实上,在我连夜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多次被从胸中奔涌而出的激情弄得全身发抖而无法动笔,那情形与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大段大段对主人公克里斯多夫被激情折磨的描写很相似。了解我的同学觉得我根本就应该去学文科,我更像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而不是整天跟冰凉实验器具打交道的生物系学生。

  是的,我热爱文字,因为我能从文字当中享受到音乐般的多姿多彩的旋律。我爱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那种有限肉体生命敬仰神渴望与神结合的吟唱仿佛来自天籁,它就像巴赫或者亨德尔的圣乐,毫不沾染尘世的肉欲而具有天国般的品质。我曾疯狂地爱上罗曼.罗兰四大卷的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因为它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它谱写的是一曲气势恢宏跌荡起伏的人类灵魂的《命运交响曲》。我喜欢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死亡的十四行诗》,诗中火焰般的诗句喷发出一首关于忠贞与背叛的《爱情梦幻曲》。我爱享誉世界的人道主义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一个女人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他细腻和入木三分的心里描写仿佛就像一首首清缓柔和却又沁人心脾的《舒伯特的小夜曲》……这种文字的熏陶使我在很小的时候起就顽固地相信人有一个独立于肉体之外的精神世界或者说灵魂世界,人对这个世界的渴望就像对物质世界的渴望一样真实。所有的文学大师不正是借助文字来诉说他们对那个看不见世界的渴望吗?于是,我偏执地认为文字作为灵魂的载体它应该也必须凸显出一种精神的品质。我不明白文坛上为什么对《上海宝贝》、《乌鸦》这种充满肉欲的作品大唱颂歌,这个世界已经充满太多的肉欲,难道文学这块精神领地还不应该为灵魂留下一块阵地吗?我曾经对张承志和史铁生的作品喜爱有加,因为他们的文字传递着一种超越的精神和朝圣般的迷狂。到了后来,当我在上帝那里找到了答案,我终于明白这些所有不安的灵魂其实有一个终极的源头,他们注定在有意和无意中以文字的方式在寻找上帝以及与上帝对话。文字就是对彼岸世界的高举。

  文字也是我与自己灵魂对话的方式。由于童年的一些特殊经历使我在某些方面养成了鲜为人知的孤僻性格。我极少向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表达我内心的真实感受,除了这是一种习惯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口头交流根本无法表达我心灵的逻辑或者说灵魂的逻辑。可是当我在电脑前坐下,我的思绪却能随着敲打键盘的声音从心灵深处一倾而出,从指间流出的文字再现一个更为真实的我,一个敏感、脆弱、有着女性般柔和纤细情感的我,与大多数人对我的评价相去甚远。我也在写作文字当中去经历人生,比我实际的人生更为精彩。当我在酝酿一篇文字的时候,就像十月怀胎的孕妇对腹中的孩子充满憧憬和想象,初下笔时犹如分娩,痛苦得不知从何下笔,而到了写作高潮,就宛如一名充满自信精力充沛的青少年,飞舞键盘心高气盛欲与文字大师试比高,而写到最后,则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我就在一次次的文字写作当中去拓展自己的人生境界和阅历,去触摸那看不见的精神世界的丰富质感,去避开这个世俗的世界来聆听上帝对我说话。对于我这样一个体弱多病常年受头痛折磨的人,每一次写作无疑就是对自己体力的一次挑战,而每一次都以精神力量战胜肉体软弱而胜利告终,这种经历使你不得不惊叹肉体背后那个精神世界的巨大张力,而你的灵魂通过文字的疏理也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我对文字的特殊感情还源于一段刻骨铭心的友谊,是这段友谊一直鼓励我没有离开文字的道路。她们是我在大学时代遇到的在我生命中最弥足珍贵的两位朋友龚欣和李宇星,她们是神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派到我身边守护我的两位美丽的天使,她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是愿意付出爱的人。在我的同伴们享受她们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的大学时代,我是一个生活在家庭不幸阴影和被身体疾病折磨得面黄肌瘦的灰姑娘。大学生活没能带给我希望和乐趣,疾病、自卑、恐惧和对未来的绝望使我主动放弃学业离开大学,我的两位挚友看到我那已经不堪一击的身体并没有阻止我这不顾一切的决定。我们那时还过于年轻不知世事的险恶,她们在送别我的时候天真地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赵巍,你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和与生俱来的聪慧,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以从事写作。”之后她们在我在家治病没有工作对生活极度绝望的情况下,几乎每天一封信来鼓励我,她们在信中透过文字对我的肯定、爱和接纳,使我在极其艰难的这两年时间里仍然坚持读书和写作。那些日子我几乎靠着读她们的来信度过了我生命中最为灰暗的日子。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她们我无法有勇气活到今天。现在认识我的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坚强和充满自信的人,他们无法想象我过去是一个自卑、脆弱、整天哭哭啼啼的人。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透着爱心的文字它蕴涵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可以重新塑照了一个人的生命使它更加坚韧和刚强。当今天我不像我身边那些优秀的朋友们那么在乎事业的成功、名誉和金钱而愿意成为一位帮助和鼓励别人的人,是因为神透过这样一段经历给了我特殊的功课和带领,让我用生命体会到人世间最为宝贵的财富是爱,神曾经无条件让我从朋友那里得到那么多的爱我也应该把这些爱向更多的人分享。

  在我逐渐步入人生的中年,我没有了丈夫也没有孩子,可是我没有怨言和绝望,因为我清楚知道神对我的呼召,我希望透过文字写作来表达我对上帝信仰和渴慕,我希望透过文字写作来成为对别人的祝福和鼓励,我更希望透过文字写作让更多的人知道除了这个有限的物质世界,还有一个我们忽略的灵性世界,那里充满真理之光和上帝无比的荣美。我不敢乞求神赐予一个真正爱我接纳我的丈夫,但我却大胆地向他乞求赐予我饱满的热情、无尽的爱心、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源源不断来自圣灵的感动。

  愿我的文字在神光的照耀下彰显出灵魂世界那无尽的魅力!
来 源: 感谢著者惠寄信仰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