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评论>>思想评论 字体大小:- +  打印
从市场伦理角度理解西方文明
作者: 赵晓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赵晓博士的这篇演讲稿,从伦理价值观角度考察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从学术上看,这个角度很独特,但也只能是一家之言。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这样的角度下所展现出来的市场经济形成的历史,是以前我们所不熟悉的。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今天我们思考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重建和信任重建问题。  ———《南方周末》编者

  大概在2001年以前,我着重研究的问题是宏观经济、国企改革、产业政策等,这些都是我过去的老本行。但是从2001年以来,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称之为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可以说目前关注这方面的经济学家还特别少。所以,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对这些方面的认识,也分享我对《敬业》这本书的认识。

  什么是市场经济
  首先我讲一下什么是市场经济。我们今天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仍然是非常不够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承认人们的物质利益追求的合法性开始的,这使得许多人将市场经济等同于“下海”和“挣钱”。在《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这本书的封面上,提到了马克斯•韦伯和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如果熟悉韦伯的思想,我们会知道,“挣钱”是自古至今都存在的现象,但是“挣钱”不是市场经济,如果说市场经济就是挣钱,那么市场经济古代就有了。可见,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其次,不是说有交易就是市场经济,这与很多人习惯于认为市场经济是交易经济的认识是有距离的。比如说,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卖炭翁》,到了集市上,碰到了宫廷使者,“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车炭被人拉走了,双方似乎有交易行为产生,但大家显然不会把这种交易看做是市场经济,因为它没有公平可言。可见“挣钱”和一般性的交易经济都还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
  那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就是它具有非常公平的交易,第二就是有持续不断扩张你的事业的动力。对照这两点,我们搞了20年的市场经济是不是够格了?
  第一点,公平交易。显然,这在目前仍是非常缺乏的。当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交易,股市中的交易,土地交易,国有企业的出让,国有银行的融资之所以引发了那么多的争论,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点,要有持续不断的扩大事业的动力。这一点,大家可能会认为很简单,市场经济中谁不想挣钱,而且永远没有挣够的时候。但其实这很困难的。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想做事。很多人下海,一开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满足吃喝拉撒。到一定时候,吃喝拉撒能够完全解决了,基本上他就没有动力了。我有很多同学与朋友做股票挣了几个亿之后,就退出商业界,拿了绿卡做财主不做企业家了。中国如今的资本外逃高达500多亿美元,这里面有一部分以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回流,也有相当部分是“自废武功”一类。
  举一个例子,温州的企业家南存辉,媒体上讲过,他做了好多年之后,也没有动力了。没动力怎么办?他请了一个党委书记来,私营企业家请党委书记是很少见的,这个党委书记给他提出了做生意的新目标,也就是说不是为吃喝拉撒,而是以产业报国。于是他就有了新的动力。现在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其最大动力无非是爱国主义。比如长虹、华为,国企私企最后都定在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这一点上。这里面仍然有很多问题,等他们走向国际时可能就会发现,这里就不多谈了。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产生市场经济
  总体来讲,我们扩张事业的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表面上,我们跟美国人一样,他们在做生意,我们也在做生意,他们在搞市场,我们也在搞市场,但仔细深究的话,这后面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想说的是,中国人做生意的主要动力是贪欲,而西方人是禁欲。中国人做生意、做企业,背后的动力是挣更多的钱,或者是为了荣耀自己,取得更大的名位、比别人强,这些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贪欲。但在《敬业》这本书里,我们看到清教徒做生意的动力却是禁欲。为什么是禁欲?因为他们认为职业是上帝的安排,是为荣耀上帝而做,做好职业是第一位的。至于赚取的财富,那是上帝的恩赐,是第二位的。既然工作是为了荣耀上帝而做,那么很简单,你就得把这项工作尽心尽意尽力地做好。为此,第一,你肯定不能吃喝嫖赌。第二,你也不能坑蒙拐骗。第三,你不能浪费时间。第四,你还要讲求效率。这样,清教徒就要把个人的欲望,人性中的弱点,尽可能清除,好能够全心全意去做他的工作去荣耀上帝。
  如果仅仅是为了荣耀自己,为了出人头地,那么很显然,如果商业能够出人头地,那么我们就去做商业,有朝一日发现做官更能出人头地,那么我们就去做官。所以中国古代商人有钱后第一件事就是买地,第二件事就是捐官,然后就退出江湖,洗手不干。中国人长久以来,就没有永恒地扩张自己商业的动力,这一点直至今天也没有根本性改变。
  刚才说的市场经济的两个特点,一是要公平的交易,第二要有持续不断的扩张自己事业的动力,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里并不完全具有,所以,中国虽然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经济也一度繁荣,但是我们没有产生市场经济。这一事实也证明,市场经济或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关键因素,并不一定是生产力。

  从伦理价值观角度看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
  那么市场经济最初在哪里出现?《敬业》这本书里讲到,市场经济最初是在清教徒聚集的地方出现的。为什么在清教徒出现的地方会出现市场经济,而不是我们以前以为生产力发达就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原因在于,新教徒对生命的认识跟我们是不同的。我们认为生命受之父母,或者生命是虚无的、讲不清楚的,但是他们确信,他们的生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也给他们安排了一切,包括他们的婚姻和职业。如果你是一个清教徒,你必定相信,上帝会给你安排一个职业,或者你可以通过祷告求上帝给你安排这样一个可以荣耀上帝的职业。这个职业就有了神圣的意义,叫做“calling”。《敬业》里面着重提了这个词,calling是什么意思,是召唤,神的召唤,中文翻译为“天职”。不过,天职的“天”不是“sky”也不是“heaven”,是“God”,是上帝,所以严格讲,中文将calling翻译为天职并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上是“神召”,而不是“天职”。天在我们中国人的理解中是没有人格的,天老爷纯属每个人海阔天空的想象,但上帝在西方信徒的眼里却是有位格,真实的,是可以寻求并且寻见的。
  在西方人眼里,对于上帝安排的职业,人要做好,以荣耀上帝。但他必定不可以采取任何坑蒙拐骗的方式,因为这既与《圣经》的教导不符,也与荣耀神的目的相悖,所以市场经济的第一点要求“公平交易”就内在地产生于清教徒之中。第二点,既然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就应终生去做,全力去做,理性最大化地去做。这一点与我们的区别很大。我们今天讲职业精神、职业经理人,但职业精神很缺乏,我们是下级可以不对上级负责,上级可以不对股东负责,而股东也不对打工仔负责,全社会普遍缺乏职业精神,大家为了钱而频繁地跳槽,频繁地背叛。而在西方,如德国这些地方是很难想象会出现类似中国的情况的。在德国,跳槽是很少见的,更不可能想象一个职业经理人竟然带着手下十几人集体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但在我们这里,很多人都是向钱看,“一切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有利就干,无利不干,大利大干,利小小干!”可以说市场经济改革到现在,只有这一个动力是主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想象,有利他才做,利少、无利就不做,因此要是通过搞破坏他可得到利,他就会搞破坏。但是在新教伦理兴起的地方,在《敬业》一书所讲的历史背景的地方,在存在着这种敬业价值观的地方,人们并不是为物欲而工作,而是在为自己的信念而工作。

  靠什么才能弥补市场的缺陷
  市场经济带来最大的好处是叫人不偷懒,这是因为竞争的原因。但市场经济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不害人。大概是2000年以前,我曾是一个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觉得市场简直就是拯救中国的惟一出路,市场经济会逐渐使大家都变好,追逐私利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最优。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只要存在着委托代理必然造成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这样就会出现坑蒙拐骗,如何防止行骗,如果完全没有人心的自律,就要靠一系列的制度,董事长、监事会,再加上法律的监督,结果必然是成本无穷高,高到运行不下去。这个问题经济学家解决不了,任何制度设计也解决不了,是靠市场伦理在背后解决的。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家族企业却很难做大企业?不仅内地如此,海外华人圈子中也是一样。弗兰西斯•福山在《信任》一书中讲到,因为中国文化缺少信任资源,对外人极其不信任,所以做家族企业能做得很好,但做公司就不行了。为什么中国人不信任他人呢,因为在缺乏良好的市场伦理和职业精神的情况下,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经济中有大量的一次性博弈。经济学讲,如果是重复博弈,就比较会遵守协议,重复博弈主要是利益考虑,使得交易双方来遵守协议。但是市场经济中很多是一次性博弈。比如我这次讲座,就是这样,我讲完拍拍屁股就走了,如果缺乏认真态度的话,我就可以胡说八道,不负责任。这种一次性博弈,我们不能用利益来维持。
  以上问题,如果我们相信市场经济能把这一切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恰恰相反,市场经济是脆弱的,它本身必须建立在起码的道德、伦理的基础上,建立在信任精神的基础上。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的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现在所有的进步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础上,因为中国人道德和信念等重要精神资源没有质的改变。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经济繁荣,汉朝有文景之治,唐朝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甚至到了清朝还有康乾盛世,但中国的问题是财富没有保障,很多古建筑、民居,说拆迁就拆迁了。中国开放20多年来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如果没有市场伦理的跟进,社会仍将充满不确定性。
  《敬业》是一本好书。我们通过这本书,可以对西方市场经济有更高的认识。如果说以前我们只认识到市场就是交易,市场就是金钱,市场就是物质利益,市场就是一种利益的激励,那么我们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市场经济不同层面的东西。
  除了《敬业》这本书,我推荐大家有机会再读一下《杰克•韦尔奇自传》。韦尔奇是世界第一CEO,通用电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韦尔奇这样伟大,你看他的自传,你会发现他的成功与他的信念和伦理密切相关。韦尔奇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6岁时就被称为“圣坛男童”。我们中国企业家如果只能学会他的管理之术,却与其背后的信念伦理相悖离,那我想永远也学不会他的管理之道。这中间隔着什么呢?就是我们对他的文明伦理、价值观和信仰非常缺乏认识。

《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
【美】詹姆斯•H•罗宾斯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2月,16.80元


来 源: 南方周末2004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