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门 | 分类文库 | 分类书库 | 圣经典藏 | 精典图库 | 音乐收藏 | 在线贺卡 | 在线影院 | 检索中心 | 联盟论坛 | 访客留言
   神学文献>>当代神学>>脱颖而出的回应者—评巴刻《活在圣灵中》 打印
脱颖而出的回应者—评巴刻《活在圣灵中》
作者: 周学信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作者:周学信(中华福音神学院专任教师)
翻译:刘思洁

作者素描


  在本世纪初及六○年代,一股新的宗教觉醒震荡了基督教界。五旬节灵恩更新运动就像野火般四处蔓烧,遍布全球五大洲的多数宗派,包括天主教、更正教、各正统教会,并其间为数三亿左右的民众。如此惊人的发展,造成原本较为沈静的宗教界向其投以不予苟同的关注;有时甚至也投以钦羡之意。

  这个运动不管是恶名或美名加身,本身亦不无责任。随著众人对这个孪生运动的注目,大量书籍杂志文章加入讨论,其中有的厉言指责,也有的热烈支持。任何一个大规模的运动都会引发两极化的反应,而这个运动的支持者和质疑者也都已经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并且可预期以後还会有更多的人发表意见,在诸多值得注意的发言者当中,巴刻博士(Dr. James I. Packer)是其一。

  虽然中国教会对巴刻博士不很熟悉,但他在福音派阵营中绝非无足轻重的新人。他毕业於牛津大学,由英国国教授予圣职,之後离开英国,像他的清教徒祖先一样,来到北美新世界,成为福音派教会的一员。目前他是温哥华维真学院(Regent College)历史及系统神学教授。

  除了教职以外,他写了几本书。《基要主意与神的道》(1985)、《传福音与神的主权》(1961)、《认识神》(1973),及与Thomas Howard 合著的《Christianity the True Humanism》(1986),还有最近的《Your Father Loves You》(1986),此外,他也常在福音派重要杂志《今日基督教》里发表文章。他个人对於五旬节灵恩运动采取宽容的立场。


写作背景


  巴刻博士就像任何一位留心基督教界变化的学者一样,企图根据圣经以平衡的态度来看五旬节灵恩运动。 1984年出版的《活在圣灵中》,在目前一片对圣灵论和五旬节灵恩运动的关注声中,是一本及时而又重要的著作,当然,本书的中文译本也及时成为了解圣灵教义和最近相关运动的一大帮助。

  巴刻有能力将这本书写成学术性论述作品,但他的意图却不是这样,反而缩小读者范围,坚称本书不是写给那些仅仅对圣灵好奇的人看的。他心中有特定的对象,就是「为那些对神认真,又愿意被神塑造的基督徒而写的。」(18页)。因此,对那些认真与神同行的基督徒而言,本书与其中的真理可以帮助人知错,并得到更新。此外,巴刻对读者有相当高的期许;在引述以弗所书五章18—21节後,巴刻说:

  「我写本书的最高目的,是希望它能够帮助读者实践保罗在这段话里所提出的一些教导。所以现在我请求你在神面前检视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愿意为了学习新的超自然生活方式,不惜付上任何代价去改变你现在的生活;因为再没有甚么比探讨圣灵的工作而不愿受感动,谦卑下来、认罪及被改变更能熄灭圣灵的感动了。」(16页)就基督教书刊的传统作风而言,本书不仅是要传递讯息、教育读者,也要改变读者并教导真理,鼓励读者将神学真理化为基督徒应有的敬度生活及其宣践。

  巴刻博士诠释圣灵教义时,分别由圣经、历史、神学、实践等四个层面入手,这个方法令人钦慕,而且含意广博。W. H. Griffith Thomas 在 1913 年出版的《The Holy Spirit of God》中曾采用类似的手法;後来Dr. Marn's Inch 也试著在《Saga Of the Spirit》中重复Thomas高明的手法。要能融会圣经、历史、神学、实践四方面的教导来谈圣灵,这种成就只有相当少数的基督徒学者能达到。


从圣经看圣灵的职事


  巴刻博士一开始就很快地进入他认为该处理的焦点问题。第一章主要是匡正过去对圣灵不平衡和狭隘的看法,提醒读者圣灵与圣子耶稣之间的关系。巴刻认为,圣灵工作的本质并不以恩赐的运用等等的表现为生,而是以彰显主耶稣亲自的临在和工作为中心。圣灵的工作有其一贯的基本特色,即是要:

  「具体彰显那位已复活,掌权的救主,即历史中的耶稣:这位耶稣就是基督。」(50页)当圣灵向信徒传达基督的临在时,通常总有三件事会发生:圣灵会使我们亲近耶稣;会改变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更像耶稣;会使我们肯定自己被神所爱,蒙主救赎,因著基督而被接纳进入天父家中。

  要了解圣灵各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有以上这种圣灵以彰显基督为中心的观点做基础。之後,巴刻概论圣经上关於圣灵的教导,并指出福音派一些错误的观念。他认为,基督徒常常以为圣灵的工作只与他们的需要发生关连,导致圣灵的工作变得「以基督徒为中心,而不是以基督为中心」(72页)。再来,谈到恩赐这个主题,他说,我们对恩赐的了解很肤浅,把它看成是人的能力,或只是显示给别人看的力量。事实上,基督徒要界定恩赐,应「以教会的元首基督及祂目前在我们当中进行的工作」为定义。巴刻再次强调,我们对恩赐的本质的了解,也应以基督为中心。

  基督徒的成圣,与圣灵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作者用整整两章(第三、四章)的篇幅来讨论圣洁。在第三章里,作者从圣经的圣洁观来作神学上的反省。圣洁应该是所有健康的基督徒所切慕的,但是,很多基督徒却「关心自己理想的实现,尤甚於关心如何取悦神」(104页)。当今福音派人士,有太多人热心於别的范畴,因而造成对圣洁的认识「十分肤浅……,缺乏合乎圣经的洞见、神学的深度,以及对人性的了解」(108页)。

  巴刻最担心的是,「今天福音派信徒明显地对神的圣洁毫不敏感。」他说:「我们习惯把圣父、圣子、圣灵想成我们的密友,多於思想神的圣洁;若有人认为神最关注的,是训练我们行在义中,以迈向未来的喜乐,而不是现在就把各样快乐充满我们,我们会驳斥这些想法为基督教信仰里次等的观念。」(108~109页)我们需要点燃一个新的异象,「推动我们从深度的学术层面、牧养洞见和个人经验上,重新探讨圣洁的实质。」(109页)


对三种圣洁观的评析


  在第四章「圣灵的路径:成圣面面观」中,巴刻评析三种圣洁观点:奥古斯丁式、卫斯理式完全主义,及凯锡克式中途宿舍的信念。他认为凯锡克信念所追求的「平静,快乐,不紊的生命,全无痛苦」(162~163页),是属於基督徒「中产阶级世俗的梦想」(163页),在社会、政冶上都会造成影响:

  「为何这许多现代福音派人士,对於邻舍的需要,较诸其他基督徒反应迟缓?看见神的荣耀在现今世代里受亏损仍无动於衷?部分原因可能是经过基督徒三代以来彼此投射凯锡克式的生活理想,以致我们在这些要点上变得麻木了。」(163页)

  作者根据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对这三种圣洁观做了分析与批判。「历史性的结论」是,卫斯理式和凯锡克式的教导「提供了所有基督徒都渴求的东西:前所未经历过的更完全地脱离罪恶,并与基督更亲密的相交」(173页)。作者相信,「神学性的结论是,圣经支持奥古斯丁主义,而反对……卫斯理式和凯锡克思想」。作者另外又提出「个人灵性方面的结论」:

  「倘若基督徒藉著圣灵的能力,祈求神帮助他们更像耶稣不管他们的神学观念有多少缺点,他们都可以达到。正如我们已经提过,因为祂是满有恩慈、最宽宏大量的神。」(173页)


灵恩运动的正面与负面


  本书中最重要的贡献,即作者对灵恩运动给予「颇为正面的评价」(238页)。他忠实描述了罗马天主教与福音派灵恩运动,及非灵恩派教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对灵恩运动中独特及分歧的情况加以讨论。之後,他提出这运动中十二个正面的特点,值得「绝不含糊的认许」(198页),以及灵恩派教会中特别容易衍生的十项缺点或危险。作者的结论是,灵恩派和非灵恩派信徒属灵上的分歧主要是在「运用的词汇、自我形象、联系的团体和阅读的书籍报刊等方面,而不是信徒藉著圣灵与圣父和圣子相交的实际内涵。」(212页)

  不过,作者对灵恩派所作的最精采的批判是在第六章。他把讨论的焦点放在灵恩派的神学核心,即灵洗。经过一番透彻的分析後,他的结论是:神迹、医病、方言、翻方言都是真实的经验;此外,在整个教会历史中,也有许多与五旬节圣灵充满类似的见证。

  不过他仍认为:「我们不能凭以上任何证据,而叫人信服地总结说,新约原初的灵恩经验,消失了一段长时间之後,已经原原本本的再次赐给教会了。」(237页)作者提出「另一套神学理论」来解释五旬节和灵恩派的经历:他们对於被神接纳、与神契合,的确经历了更强烈的感受。

  综观而言,巴刻认为灵恩派的偏差在於他们自诩的独特性,不遇他们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教导非灵恩派教会。因此,我们不应贸然全盘否定之。

  「也许,我们在这运动周围发现了一些玄秘和伪装的属灵事物,带给我们各种威胁(事实上,有哪一个复兴运动没有这类情况在其周围出现呢?)然而这运动带来的主要效果是在各处提高信徒对三位一体真神的坚定信仰,并与我们在新约圣经里相遇的主和救主有个人的相交,也诱导人悔改、顺服,并藉著服事弟兄姊妹去表达对他们的爱,加上对外布道的热心,使那些较沈静的教会感到汗颜。」(198页)

  虽然巴刻对整个灵恩运动给予正面的评价,他却不是无保留地热衷於这个运动:

  「因为今日圣灵在基督徒眼中彰显那唯一的中保的工作,不会完全成就,直到祂引领我们每个人进入更能起激励作用的觉醒中,觉醒到神的圣洁,以及我们对基督所带来的怜悯的极大需要,而这份觉醒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未更真正认识过的。」(276页)他相信神在灵恩运动中动工,但是他也认为,若用圣经的标准来判断,灵恩运动尚不能算是一次复兴。「现今,我们还未得著这复兴的条件;这是著重琐碎小事的时日,而我们仍旧是微小的圣徒。」(276页)


关於灵洗的神学解释


  就整体而言,本书的处理非常成功,立场也很平衡。但是当作者提出最关键的问题,即灵恩运动「其中到底有没有任何一部分是受神的灵感召而来的呢?」他采取三重试验的原则来作答。

  从教会信条的角度来试验:承认「耶稣是主」:从德行的角度来试验是「顺服加上爱心」,并表示「只要我们这些试验应用在灵恩运动上,就会立刻看见这运动是有神的同在」(198页)。

  或许我们可以同意他的结论,可是,把这样的试验用在很多运动上,都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巴刻应再进一步提出说明。神是可能与灵恩运动同在,但关於恩赐和灵洗的看法,需要多加解说。因为灵恩运动就是相信在得救的过程中,灵洗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因而减少对重生的重视,视灵洗为基督徒生命的中心经历。此外,保罗所强调的整个属灵恩赐的范畴,也被缩小而只剩下说力言、医病及说预言,也就是一些容易被视为与盲信狂热、感情主义有关,重言语胜过行为的几种恩赐。

  关於灵恩派神学的中心教导即灵洗的问题,作者应要更进一步阐明他的看法。他根据基督教中最主导性的观点,以统一型态的基督徒经验来解释灵洗。他称之为更正教中特有的「奥古斯丁式的圣洁」(131页),这是他的基本观点:

  「奥古斯丁主义者毫无保留地肯定神大爱的权能,因而对圣灵能更新信徒的生命十分乐观,而对於未重生的人性则十分悲观。对於基督徒在神完美标准的审判下,天天暴露他们的不足,他们又感到十分真实。」(135页)这一个传统以重生归正为基督徒生命的起点。基督徒生命的长进的情况,是如路德所谓「虽已称义,但仍为罪人。」(Simuliustus et Peccator)。如此,「圣灵的洗」就是得著基督里的新生命的同义词,当一个人为罪悔改,相信耶稣为救主时,他就领受了灵洗。

  巴刻的观点与五旬节及灵恩派人士的说法不同。尽管五旬节运动和新五旬节运动包罗万象,他们都相信灵洗是每个基督徒都会得到的,在重生之後另一个阶段的经历。对於这种两层式、两阶段式的观念,巴刻表示:

  「我们应该如此说,虽然个别基督徒需要圣灵『第二次接触』(还有第三次、第四次和许多次),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得著这种经历,但若以为这是神为所有基督徒安排的计划,那就错了。」(96页)他认为,灵恩运动中所经历的「第二次祝福」只是「喜乐的确据,因在基督里认识到天父的慈爱,得以浅尝天国的滋味」(244页)。此外他也表示,在神学上解释这些经验的正确方法是;

  「以这些经验为实质上一种更深的觉醒,更深刻认识那位见证在基督里父神的爱的圣灵,又更深刻认识到藉著圣灵,圣父及圣子将自己显明给顺服的圣徒看。」(245页)这个看法显明了作者的清教徒背景,其基本论点是值得赞同的;但是将灵洗做这样的神学阐释,是否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就令人存疑了。


否定复还论


  另一个问题是,巴刻强烈否定五旬节教派的复还论神学思想。巴刻认为这个思想高傲自大,以致认为在使徒时代和本世纪的更新运动之间的教会历史中,好像圣灵「离弃」了教会。理论上,究竟神在使徒职事完结之後,撤回所谓表记恩赐,是否表示祂在任何情况底下都不会把这恩赐恢复,巴刻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实际上他却完全否定新约表记恩赐已经恢复的可能性。他说:

  「关於表记恩赐的复还论,也是灵恩运动从古老五旬节派承受的,这理论并不适用;没有人能够肯定新约说方言、翻方言、医治和行神迹的恩赐已恢复;这似乎亦不合乎事实。」(248页)

  巴刻会否定圣经上全部恩赐可能再次出现,实在令人惊讶;很不幸的是,他的否定并不具有充分的圣经与神学上的支持。并且,如果我们要说林前十二章和罗马书十二章所记载的属灵恩赐只是列举几个例子而非要包含全部的恩赐,那么今人的说方言和使徒行传二章或哥林多人的情况是否完全一致,也不算是什么问题了。


从巴刻学习


  华人教会可以从巴刻对五旬节灵恩运动的评价中学到很多功课。这两个孪生运动常常引起过度反应:不是害怕、反感,就是盲信、狂热。这些极端反应也出现在华人教会当中,而令人担心的是,基督徒就满足於这样的极端反应,而且固守这个情形。但是巴刻告诉我们,这两种极端都不恰当。此外,他也让我们看到,光是温和包容或说真理「就在两极之间」,并不能解决问题。圣经的见证和近来的教会历史都充分证明,如此一个圣灵的更新运动很可能就这样轻易地被弃置不顾了。华人基督徒应该要学习的是,不断地要认识神透过圣经和祂的工作对我们所说的话。

  部份读者可能会觉得,巴刻重视和睦的精神压过了他对灵恩运动的评论:对於灵恩运动引起的分争、分裂及合一的阻碍,他太过於视之为纯粹偶然或暂时的情况。可是,持这种想法的人更该学著去同情与自己神学观点不同的人。在中国教会里,当一些有关实践和道德层面的问题出现时(其中很少神学上的议题),常常是停在热闹的争论多於得到启发性的结果,无谓的限制多於自由宽容的精神。我们的弟兄姊妹,从机构的领袖到牧师及一般的平信徒,都应该学习巴刻这种单纯而相当重要的精神,即对持不同意见者的接纳和尊重。他教导我们仍要以真诚和亲切的态度,待那些对圣灵的看法与我们不同的人。


不是移离而是穿越


  某些教会也许发现五旬节灵恩更新运动,促成教会增长,使敬拜活泼,也刺激了宣教事工的推展。或许有些牧师会做见证,甚至举统计数字来说明,这运动给教会带来多少的好处。的确,统计数字给人深刻的印象,它大力塑造了这两波运动的形像,也促使外界的人对他们侧目。尤其,在我们这样讲求实用的世界里事奉的牧师们,会发现教会增长的统计数字比这运动的神学意义声音还要大。然而我们也不应天真的以为这是今天针对这苦闷冷淡的教会惟一的一剂万能丹,或以为这是神在现今世俗的世界里,使福音传开的惟一方法。

  这种自豪的凯旋主义,一直是个缺点,威胁著这个运动和投身其中的人,如巴刻所警示的:每一个运动,有如人类的每一个成员一样,其质素中的弱点会渐趋明显,若然现存灵恩运动的传统模式被偶像化,看为在属灵的激发上已经『好得不能再好』,那么过去二十多年努力得来的东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了。」(272页)

  我们有必要「不是移离灵恩更新运动,也不是在它旁边经过,而是穿过它、超越它。」(272页)眼光超越这个运动,可以帮助人免於落人一套幻想,以为这就是所追求的终极点,或以为灵恩更新很好又有效,甚至不用再接受挑战和改变了。因此,巴刻沈稳务实的态度,对於那些全盘支持这运动,和单单享受并看重这运动的现象者,是很重要的。

  虽然,对现今许多落在郁闷而令人窒息的形式主义里的教会而言,这些激荡和繁荣的现象,有其必要性,可是灵恩运动并未带来千禧年,姑且把大教会和大批走进礼拜堂的人放在一边,想想,如果路德和加尔文少考虑宣讲神的话语,而较多注重个人在圣灵里的经验,那么宗教改革就不知道会是什么面貌了。

巴刻:《活在圣灵中



上网时间: 2003-01-14 
来 源: 联盟论坛
共有1087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邮寄本文

  • 上篇文章:社会关怀——福音派教会的觉醒
  • 下篇文章:空虚与充满
  •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 相关文章
    脱颖而出的回应者—评巴刻《活在圣灵中》
     Copyright(C)2000-2002 GODoo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思路
    webmaster@godoo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