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门 | 分类文库 | 分类书库 | 圣经典藏 | 精典图库 | 音乐收藏 | 在线贺卡 | 在线影院 | 检索中心 | 联盟论坛 | 访客留言
   神学文献>>当代神学>>不离不弃等候神-薇依 打印
不离不弃等候神-薇依
作者: 周学信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等候神-薇依


「等候」并非一件广受欢迎的事。事实上,大多数人认为等候是浪费时间的。因为我们俯仰其间的文化正弥漫著讲求「效率、完成、成就、成功」等主张,认为:总要做些什么以显示你的成功,不要乾坐枯等(莫待无花空折枝)。然而,「等候」实是属灵意象(image)的关键。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归信,且体悟了与神的关系,属灵生命于焉诞生、成形。而一次次与神联结的过程,更茁壮了这生命。


  「等候」并非一件广受欢迎的事。事实上,大多数人认为等候是浪费时间的。因为我们俯仰其间的文化正弥漫著讲求「效率、完成、成就、成功」等主张,认为:总要做些什么以显示你的成功,不要乾坐枯等(莫待无花空折枝)。然而,「等候」实是属灵意象(image)的关键。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归信,且体悟了与神的关系,属灵生命于焉诞生、成形。而一次次与神联结的过程,更茁壮了这生命。历史中曾有人用过许多不同的意象来描绘属灵生命归信的过程。在基督教灵修学中,「等候」即是广为人知的意象之一。等候这意象,我们早在童女马利亚的生平即可清楚察觉。她的等候使得神在她里面的生命可以使用她,使她自己得以承受神的安排。等候时,属灵对焦在神的内住或神的降临。薇依是近代作家之一,对等候和属灵生命有许多的论述。已有很多人从她得到极大的帮助。


  这位年轻的女士曾被描写为「像圣徒般,是这个疏离世代的局外人,是仁慈的圣者」。薇依于1909年二月三日诞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中。1931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后,即任哲学教师。自毕业日起,薇依不仅免费教导铁路局的、矿区的、农场的劳工,也从微薄的薪资中捐献出极大的部份,帮助他们解决困境。1934年,薇依更暂离教职,以一年的时间投入雷诺汽车厂的劳工行列,为要亲身经验当地劳工的艰苦生活。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职,1937年,薇依离开巴黎,投身无政府主义,参与了西班牙内战。他为了帮助穷人,一方面为左派份子的杂志写文章,一方面定期地从事徒手劳动,而不因自己的社会地位、为自己的教育、为自己的健康,要求或接受特权。经历神的同在。


  1941年六月,薇依结识了派瑞神父(Reverend J.M. Perrin)及葛思泰夫(Gustave Thibon,天主教作家),二人给了她深邃的影响。1938年,她曾经历了一次不可思议的经验,她写道「基督降临,临到我」。在写给派瑞神父的信中,她也述及了这个经验,这个令她苦恼的回忆。似乎就是这个费解的经历激发了她持续地从事属灵探索。1942年五月,法国沦陷,因著维琪政府的反犹太主义,薇依和家人逃到美国。十一月,应自由英国政府之请,前往伦敦为其工作。在英期间,健康日差,但仍拒绝德军占领下,超过当局所规定之外的食物,终于1943年8月24日卒于营养不良和肺结核并发症。


  薇依最著名的著作为《等候上帝》(Waiting for God),内容为写给派瑞神父的信件和短篇论文。其他许多作品亦有法文及英译的版本,包括《庄严与恩惠》(La pesanteur et lagrace,1948;Gravity and Grace,1952)、(L'Enracinement,1949)、《根之必要》(The Need for Roots,1952)、(Cahiers,1951、1953、1956)《Weil的笔记》(The Notebooks of Simone Weil,1956)。


  没有由地到天的垂直路径


  薇依强调:对人类心灵的反省,必须承认「神的缺席」为人类经验中的基本事实。对薇依而言,真正创造的作为是,神不在我们的世界。因为在创造中神不仅维护权利也放弃权利。神创造了其他东西,也同时将自己置之其外,给予他们存在的空间。这个世界是个已盖有上帝出厂戳记的世界,上帝却置身世界的运作之外,这是必要的。然而这个宇宙仍是值得蒙爱神者所爱。问题可以唤醒期待,可以唤醒缅怀过去的对神的渴望,然而,宇宙中却无任何事物可以引我们到神面前。


  薇依力言:人类的心灵已遭这世界的「此时此地」所捆绑。她说:「所有灵魂的天然运作都受制于类似肉身庄严的律法。」(Simone Weil,Gravity and Grace. London:Ark Paperbacks,1987.p.1)她承认,恩典带来例外,但恩典并不属这世界。


  薇依认为,因为某种灵魂的引力约制了人性,对神的寻索因之而不可能。人类的心灵能思慕神。是的,这渴望的确存在我们里面,「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诗四十二2)但我们却无由踏上这条寻索之旅。薇依道:「天堂之路,寸步不得行;平步登天,非我们能力所及。」(Simon Weil,Waiting for God. Harper and Row, 1951. P.194)她又提醒我们,这趟令人受挫的属灵之旅,不仅循「陆路」达不到,循「航空」也达不到:「即便走路走一百年,充其量也不过是在这地球上绕来绕去;即便搭飞机,也不过如此。无法找到由地到天的垂直路径。」(同上,p.133)如果她能了解更多的太空飞行知识,所做的描述将更戏剧化,但结论不会改变。心灵的探索可能无远弗届,身为有限的人,我们仍要受约制于心灵的引力。我们至终无法航向神,仅仅因为「无法找到由地到天的垂直路径」。


  心中的空虚原是神的缺席


  正如她之强烈地确信我们无法航向神,薇依同样确信神会临到我们:「没有任何一个步伐可以导向天庭。是神横过宇宙,临到我们...,然而,若我们长久企望天堂,神会临到,承纳我们。他会轻而易举地高举我们。」(同上,133,194)虽然「亲近神」是一条无路可循之径,藉著属灵转变的方式仍是可行之道,但是显然对薇依而言,这方式不能称之为旅程的意象。每个人自己都要去发现自己的属灵光景,接受它(属灵光景)的特质:神的缺席---属灵的空处、空间。


  薇依发现:在人类自我的核心,有一空处、空间,只有神可以填补;人类自己没有能力填补我们自己的空处。因此,人类总是饥渴。的确,食物、饮食之事并没有在薇依的生命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却经常在她的思想中成为经常出现的意象。人类总是藉著世上美好的事物试著满足它,企图否认这项基本的饥渴。薇依认为,人类最大的问题实在就是人性的堕落,人性的堕落则导因于我们无能赡养饥渴的需要。当我们学会不藉著饮食,只带著渴望来寻求(神),人性就会从堕落的光景得到修复。她写道:(堕落)是从夏娃开始的。如果说,她是因著「吃」那果子开启了人类堕落的因子。反过来看,「注视」那果子,应是需要的救赎之道。(同上,p.166)因此,保持内心的空处,拒绝以世上美好的事物代替神,甚至拒绝去寻找一位能满足我们的神---这是属灵之路的关键。


  不离不弃的等候


  「怀著期待之心耐心等待,是属灵生命的基础。」[Simone Weil ,First and Last Notebooks , trans . Richard Ree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70) , p.99] 对Weil来说,「等候」是持续不变地保持对神的饥渴。


  她相信,这个表达在生活中、祷告中的特别的活动形式,会将属灵的改变导向救赎之路。她要使这个见特殊质性的等待,与被动的忍耐区分出来,因此使用了hypomene这个希腊文。对她而言,hypomene这个字意味著「一种倾心与忠实的固定不动,无限期的持续,不可动摇的持续…」[Simone Weil, Waiting For God,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51), p.128]这样的等候可以用将来的新妇来刻画:「新妇这角色,是要等候的…要渴望神,放弃所有的休息,唯有如此可以拯救我们。」[同上,p.127-128]甚至,这样的等候可以特别地用中心的奴仆来刻画:当主人离去时,他仍在屋中保持清醒与警觉等候主人回来。这奴仆对主人的忠心是宁可饥饿疲劳致死也不会放弃职守的。「即便他得知主人死了,他也相信了,他也是不会离开岗位的。」(同上,p.128)对薇依而言,重要的是「等候」这件事本身,而不是等候的对象,或许,更纯粹地说,到一个程度,是没有对象的。真正的等候是:除了等候本身,等候没有其他对象。要「等候」却不要有「等候的对象」,渐渐成为薇依的另一个重点。她观察到:许多基督徒都会想要回转归向神,为何都力不从心?因为他们对神的所是、所在,对神的一切,都是浑沌黑暗无所知的。因此,所使用的方法可说是瞎子摸象,毫无所获:虽然没有规避其视线,也令其无止息的聆听、等待,但他们丝毫不知等待、聆听所为何事?其结果依然是毫无进展的。他们对恳求与威吓,听而不闻;对一而再的冲击、震慑,面不改色;泰山崩于前仍不为所动。[Simone Weil, Waiting For God, (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51), p.139-140]由此看来,薇依可能会同意沙漠教父所说:「坐在你的洞穴,你的洞穴自会教导你每一件事。」但她视沙漠教父的洞穴为世上一切的生活,包括其间活动、委身与所忧虑的总总。惟有透过学习去爱、去接纳那些活动、委身、忧虑,我们才能学会去爱神。


  专一心志,使祷告得以成功


  薇依进一步发展她的「等候观」。在一篇「以『神之爱』的角度正确使用学校学习」的短篇论文中,她提出「专注」的见解。在这篇短论中,她指出专注地等候比平日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甚至,可以说:专注的等候是思想和祷告的特种操练。其间的思想和祷告也是密不可分的。对她而言,专注是我们的心神为祷告所能做的最佳预备。既然专注的习惯是祷告的基本要件,她就鼓励学生在几何的演算、拉丁文的背诵中操练专注的功夫。然而不要误以为这是操练一些集中心力的「动作」;其实,「专注」并不关乎肉体的努力。「专注」的确是需要努力,「但却是一种消极的努力」(同上,55页)。即,在专注的操练中,自我是「被动的」,但不是「不活动的」;专注者不需追求什么,只要瞄准真理,或将自己奉献给神。薇依说,专注会导向真正的学习和祷告:「专注包括了:思想暂停、隔离、倒空,以及准备好要为那专注的目标所渗透。……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倒空,等候时,不要设法寻求什么……」(同上,56页)对神专一心志的态度中包含了专注和等候。薇依主张,学校教育的首要责任在于:使学生得以发展专一心志的功夫。她写道:「专一心志的最高境界,就是祷告。祷告的前提是信心和爱。」[Simone Weil, The Notebooks of Simone Weil, vols.1&2,trans. Arthur Will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6), p.205]她也描述了这种介于祷告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既然,祷告的实底不过就是专注,而学习又包含了专注的操练。那么,每个学校的训练就应能反映出属灵生活的教导。但要达到这目标端赖方法的使用。在翻译拉丁文时要有一套方法,在做任何演算练习时要有一套方法?绝不是任何方法都可以达到训连目标的。而是经过核计的一种更适合祷告的、能提供更多专注操练的学习法。(同上,597页)对薇依而言,专一心志意味著预备好一种主动领受的态度,这态度导致专注者得以敞开自己去经验神。


  空如中,神得以临在


  对薇依而言,等候是一种为了属灵的目标而愿意隔离和倒空。因为神虽然在有限的受造中缺席,但对于等候 的心灵,神却不会永远缺席。在空空如中,在饥渴中等候,我们得以向神敞开,得以为神所掳。不过,无论用什么方法,神是不会以雷霆万钧之势临到我们的生命,而是以寂静的、神秘的方式,临在等候的心灵中。


  爱的种子


  神放了一颗小种子在我们心中,旋即离去。从放下之时起,神就不再做什么,我们也不需要做什么,只要等候。(同上,76页)这种子,就像种子生长的比喻(可四26-29)中的种子,会不为所迫,不可思议地生长;根据薇依的说法,这种子最后也会枝叶茂蜜、结实累累,众鸟都来栖息(同上,76页)。是神自己的爱,为了每个宇宙间存在的实体, 放下了这颗爱的种子。这颗非原始创造的爱的种子,单单在等候的心灵中得以成长,长到足以改变心灵,使这心灵得以跨越无穷的隔阂,迄及于神。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爱使我们的灵魂可以与神联合,因为灵魂学会了爱神和神所创造的宇宙万物。神也是以这爱,爱了宇宙所有。


  十架是一棵受苦的树


  藉著树的异象,一棵在宇宙间连结天与地的树,即十字架,薇依继续发展这使灵魂得以转变的爱。这树藉著(神对人的)爱,(基督的)苦刑得以转变为(人类的)生命。(同上,76-77页)这个十字架的象徵,与世界中的树,和谐地共鸣著。


  渺小的一介灵魂,在广大无垠的宇宙中,藉著专注的等候,去爱神;这灵魂藉著受苦的爱之树(即十字架),归回它的本源,在神里面的根本。


  要努力,但不要做什么的归回之旅


  最后一招,等候成了一种旅程,是一种迈向无限的吊诡之旅。在旅程中,除了消极的倒空,专注的在场,人在心也在,这等候的灵魂事实上并不需要做什么。


  薇依这等候的灵修观,提供了一个属灵的途径,给那些对寻索神的临在有疑问的人。她暗示:这等候提供了一个在世界中专注的方式。她所描述的等候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因为它对人类的饥渴和需求而言,是真实、可靠的。


  以自己作为等候的媒介


  此外,等候,发端于信靠,勇敢、忠诚地将自己提供给神。最后,单单等候的这个方式,促使我们可以有深度地探索属灵生命,即便在我们怀疑神的真实是否超乎我们之外?是否存乎我们之内?或怀疑无处不在时。要在人类的存有中著力于属灵的追求,去感受到我们对神深刻的饥渴;在这饥渴中,将自己呈现给神,藉著在我们里面的爱的种子成型, 改变我们。


  仍是一方明镜


  综观以上论点,薇依的灵修神学,有时看似哲学性的吊诡之词,经渴慕者的静心思索,仍是一方足以监照属灵方向的明镜。「不离不弃的等候」帮助我们更明确地把握「向神敞开心怀」的方向;这也是我们奉行已久的属灵功夫。「专一心志」的操练统合了我们散诸多方的感官印象,使我们要更把握住祷告时「人在心也在」的必要。在祷告时,即刻当下地向神敞开,也能帮助我们更加专注于神,更加留心倾听真理的声音,更加看清环境的真相。不离不弃的等候帮助我们更能遵行真理。持续耐心的等候使我们更有机会领受---释放我们为世界所掳的心---接受神同在时,出人意外的礼物。



上网时间: 2002-12-10 
来 源: 神学网
共有454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邮寄本文

  • 上篇文章:信仰的动力与宗教的异化-从祈克果、田立克谈起
  • 下篇文章:潘霍华的宗教观
  •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 相关文章
    不离不弃等候神-薇依
     Copyright(C)2000-2002 GODoo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思路
    webmaster@godoo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