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门 | 分类文库 | 分类书库 | 圣经典藏 | 精典图库 | 音乐收藏 | 在线贺卡 | 在线影院 | 检索中心 | 联盟论坛 | 访客留言
   信仰生活>>灵修随笔>>家庭——向耶稣学习之所 打印
家庭——向耶稣学习之所
作者: 特蕾莎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要学习耶稣的爱,最好和最明确的途径是家庭。

  神按他的形象创造了我们——人类。

  天父创造儿童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爱与被爱。

  从最初

  从有生命的时刻

  从怀孕的时刻

  天父的生命就存在

  ——也就是活着的神的生命。

  因此毁灭生命是非常错误的

  ——也就是毁灭父神的形象。

  无论你为

  你的孩子

  你的丈夫

  你的妻子

  在家庭里所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在为主耶稣而做。

  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部分都是破碎家庭引起的。有很多父母忙于工作,从不在家。

  小孩放学回家,家中没有人

  接待他们

  关心他们

  在他们悲哀失落时鼓励他们

  在他们快乐开怀时分享他们的喜乐。

  小孩期望家里有人

  接纳他们

  爱护他们

  赞许他们

  以他们为荣。

  假若他们得不到这一切,便会跑到街上,那里会有许多人准备吸纳他们,而孩子可能会迷失。当孩子因家庭而失落,许多怨恨和破坏就会出现。

  我们要像马利亚和约瑟一样,前往找寻我们的孩子。当耶稣迷了路,他们不会坐着等待,是不歇地找寻,直至找到耶稣为止。

  我们必须把孩子带回来,让孩子知道我们需要他。

  没有孩子,我们就没有希望。

  爱源自家庭。

  假如我们没法去爱与我们朝夕相对的人,

  我们又怎能去爱那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呢?

  爱表现于为他人设想

  善待他人

  与别人分享喜悦

  与别人分享值得高兴的事......

  是透过日常细微的事表现出来的。

  小孩子容易爱人

  心内没有爱的屏障。

  这正是耶稣所指,

  “除非你的心像孩子一般......”

  有一次,一位女士来到我跟前,她心里有极大的忧伤。她告诉我她女儿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女儿把心中的怨愤都发泄在她身上。她甚至不想看见母亲。

  因此我告诉她:“现在你试想一想你女儿童年时所珍惜的一些小玩意。也许是一些花朵或特别喜好的食品。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而切莫指望回报。”

  她依我的话去做,把她女儿喜爱的花朵放在桌子上,或留给她一块漂亮的花布;她并没有期望女儿的回报。

  几天后,她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来我这里,我爱你,我需要你。”

  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这母亲所做的事,唤起她女儿童年时的欢乐,使她联想起她的家庭生活。她必定曾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重新领会母亲对她的爱是何等令人欢乐愉快。

  父母必定要让孩子听神的事情,好让孩子能够问有关神的事。

  有一次,我教一个人祈祷,他回家后跟孩子一同祈祷。

  他再次见我时说:“特蕾莎修女,你没法想象你的祷文使我的家庭产生如何重大的变化。孩子们都想知道神是谁;他们想知道为什么特蕾莎修女会这样说。”

  孩子都在渴慕神。

  这正是父母需要和孩子一同祈祷的原因。

  假若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就懂得

  如何祈祷

  相亲相爱

  分担愁苦

  分享快乐。

  儿童不断在观察......不断观察......

  他们就是这样成长的。

  透过观察他们父母所行的事,

  孩子会知道生活会有显著的不同。

  家人若能一起祈祷,家庭将更有凝聚力。家人会相亲相爱。就花五分钟一起祈祷吧。

  可用主祷文开始,就是这样简单!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祈祷

  “我们的天父,我爱你

  我们的天父,对不起

  我们的天父,我相信你

  我们的天父,我依靠你。

  请帮助我们彼此相亲相爱,如同

  你爱我们一样。”

  当我们在互相祷告中教导对方,我们便得到力量。

  天父透过家庭中各成员——丈夫、妻子、孩子

  ——来展现他的爱。

  有一次,我在街上找到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然后把她带回施舒柏瓦(Shishu Bhavin),我给她洗了一个澡,并给她衣服及好的食物。当晚,这孩子跑掉了。

  我把她寻回,但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了。

  她这样逃跑三次后,我派一位修女跟着她,看她往哪里去。修女在一株树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亲、姊妹坐在一起。那里有些食物;她的母亲正用她在街上捡来的食物做饭。

  她们在那里做饭

  她们在那里吃饭

  她们在那里睡觉

  那里就是她们的家。

  直到那时,我们才明白她逃跑的原因。她的母亲爱她,而她又非常爱她的母亲。她们在对方的眼中都是美的。

  那女孩说:“我的家!”——那里就是她的家。

  她的母亲是她的家。



上网时间: 2002-11-16 
来 源: 《活着就是爱》
共有665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邮寄本文

  • 上篇文章:怜悯的地理学
  • 下篇文章:灵修笔记
  •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 相关文章
    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
    箴言录
    家庭——向耶稣学习之所
    怜悯的地理学
    苦难
    贫民窟的光与盐-德蕾莎修女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特蕾莎传
     Copyright(C)2000-2002 GODoo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思路
    webmaster@godoo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