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门 | 分类文库 | 分类书库 | 圣经典藏 | 精典图库 | 音乐收藏 | 在线贺卡 | 在线影院 | 检索中心 | 联盟论坛 | 访客留言
   信仰史话>>人物传记>>深入非洲三万哩-李文斯顿传 打印
深入非洲三万哩-李文斯顿传
作者: 张文亮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他是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
  不同于其他的探险家
  他的探险不是为了征服未知之地,
      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好胜心,
      不是为了显明自己多伟大,
  探险只是为了一个职责,
  将上帝救赎的真理,
  带给非洲人。
  三十七年之久,
  他行走非洲三万哩,任何危险的时刻,他不对任何人
  --包括食人族与奴隶贩子发射一粒子弹。
  他只将自己的安危放在上帝的手中。
  他的一生,就是非洲人的祝福
  就医学而言-他是进入非洲内陆的第一个医生,
  就地理而言-他是画出非洲内陆河川、山脉的第一人,
  就政治而言-他是终止非洲人被贩卖为奴的关键者,
  就探险而言-他是打开外界进入非洲内陆的先锋,
  就科学而言-他是详细记载中非洲动物与植物的先河。
  后世的人,称他是「非洲之父」。
  非洲地图上,仍有三十几个地方,
  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爱,
  至今,非洲人仍称他是:
    「非洲人的朋友」。
  
  非洲探险史
  西元一八四一年,在世界地图上非洲中部是一片的空白。没有外人知道那里居住的人种、河流、山脉,生长的植物与动物,因此地理学家称该地区为「黑暗大陆」。历世历代以来,不断地有人想进入这地方,例如公元前二千年,古埃及人就认为那片土地上堆满著黄金与象牙,组成探险队曾想去搜刮,结果受阻于中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Sahala Desert),铩羽而归。
  公元前三、四世纪,希腊、罗马时代有一批地中海的冒险家,想藉由尼罗河(Nile River)上溯,探测世界最神秘的角落,结果迷失在一条上游的小支流,不过他们宣称非洲中部一定有很大的湖泊,否则无法供应尼罗河巨大的水量,在尼罗河上溯游,他们远望到两座巨大的山峰,尼罗河就是由中间流出,也许那里就是进入中非洲的通道,他们称此为「巨人跨下的水道」。
  
  一去不覆回
  中世纪时期,有关非洲内陆的传言更多了,不少传言那里是钻石、银子、与女巫统治的王国等,但是外人一直无法由北非洲进入中非洲。十五世纪,葡萄牙的海军进占非洲西部邻海的平原,并想由西部的三比西河(Zanbezi River)进入非洲的内陆,结果遇到三比西河一连串的湍流、瀑布、漩涡,这条河流打败了当时最善长航行的葡萄牙探险队。一百多年后,葡萄牙人再组成一支四百人的探险队,由非洲东部的莫三鼻克(Mozambique)进入中非洲,结果这四百人有去无回,全部队员死在虐蚊丛生的雨林里。
  
  变相的利益
  十八世纪后期,英国进驻南非的开普敦(Cape),再派探险队北上,想进入几千年来无法进入的黑暗大地,结果又再受阻于北方的卡拉哈里大沙漠(Kalahari Desert),大部份的探险队员与所有的座骑,都死于传布昏睡致死的采采蝇。从此,探测非洲内陆才逐渐的冷淡下来。英国人忙著建立她的海权大国,葡萄牙人转到中南美洲去发展,埃及人满足于他们出产丰富的果园,外人对于非洲内陆已经没有兴趣了。惟一有兴趣是非洲沿海的波尔人(Bohr),与回族人,他们逐渐自海边向内陆渗入,捕捉黑人当奴隶贩卖。至少有一千五百万的黑人被捕,当成奴隶被贩卖到世界各处。被捕的人群,使得非洲沿海的部落,逐渐地被消灭掉,换成一船、一船的奴隶往外送。
  非洲内陆由原来黄金、象牙的神秘王国,变成了奴隶产地的大本营。除了奴隶贩子之外,没有外人知道非洲内陆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人去提供那里的山脉、河流、动物、植物的资料。有谁能够高举真理的烛光,进入这黑暗大陆,为那里受苦的土著伸冤?为那里的自然地理,记录下第一手的资料呢?千年的等待…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掉到溪里的男孩
  历史像似一条发出有趣曲调的小溪,众人永远猜不出下一个最佳音符会在那里出现,上帝的恩典也是叫人难猜,在人永远想不出的角落,放下一颗石头,在历史的小溪上溅起美丽的水花。「咚!」的一声,一个名叫大卫?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以下皆称李文斯顿)的男孩掉到小溪里,他的手里还抓著一条刚钓起的蛙鱼呢!
  一八一三年三月十九日,李文斯顿生于苏格兰克莱德河(Clyde River)畔的布兰第里(Blantyere)镇。他的父亲尼尔?李文斯顿(Niel Livingstone)是一个茶叶商人。尼尔?李文斯顿在布兰第里开了一间茶叶店,并常到附近的格拉斯哥(Glasgow)贩卖茶叶。格拉斯哥是苏格兰的第一大港,酒店很多。尼尔?李文斯顿在年轻时就相信耶稣基督的救恩,成了基督徒。酒店的老板经常向尼尔?李文斯顿购买茶叶,也请他喝一杯酒,他在酒店里卖茶叶,却坚持不喝酒,赢得「一个不沾酒茶壼」的外号。
  格拉斯哥有个律师,名叫韩特(Gavin Hunter),他被当地人称为「穷人的律师」。韩特是法律界的异类,他是个敬虔的基督徒,经常为穷人打官司,且不收费用。韩特听到这个「不沾酒茶壼」的故事,就经常请尼尔?李文斯顿来家里喝茶,不久,就把女儿爱格尼斯?韩特(Agnes Hunter)嫁给这个年轻人。这对夫妇后来生了三个男孩与二个女孩,有「世界上最伟大探险家」之称的李文斯顿,就是第二个男孩。 
  
  伟大探险家的基本操练
  尼尔?李文斯顿的坚持,使得茶叶生意略受影响。布兰第里是个小镇,人口少于二仟人,买茶的顾客不多。李文斯顿后来写道:「我的家里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刻著『宁愿诚实而穷,不愿虚谎而富』。父母的遭遇,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听的故事,他们是我一生最好的榜样,他们教导我四点,使我一生受用。第一是勤劳的美德,勤劳是除了必要的休息之外,不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第二是节俭的生活,节俭是对物质需用的节制,以最少的需求去面对每天该尽的责任;第三是读书的习惯,使我一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第四是敬畏上帝,敬畏上帝是上帝塑造人性格的钢骨。」这四点对于李文斯顿后来在非洲的生活,极为有用。以致于过去几千年来,许多探险家无法达成的使命,是李文斯顿达成了。探险成功的关键,克服困难达成任务的密诀,不在探险队的人多、设备精良、粮食富足、享有盛名,而在人的勤劳、节俭、爱读书与对上帝的敬畏,这些看似与探险没有直接相关的事上。
  李文斯顿的父亲也是一个喜好大自然的人,在星期日聚会后,他常带著五个孩子,在克莱德河畔捡化石,辨认树木,采集昆虫。这对李文斯顿的一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一个善于观测大自然的人,无论到那里去,是在森林中,或是在草原上,或是在沙漠里都不会无聊,周遭的一切会成为观察的趣味。
  
  小孩钓大鱼
  李文斯顿从小就会用铁线自制不同尺寸的鱼勾,用来垂钓不同大小的鱼类。有一次,他用一个大鱼钩钓到一条大蛙鱼,李文斯顿抓这条鱼时一不小心跌到水里,他在水里挣扎一阵,由水中起来时,手上仍然抓著鱼,没有一惊慌就乱了手脚。
  但对一个小孩而言,这条鱼实在太大了,李文斯顿把自己的长裤脱下来,将裤管的尾端绑起来,将蛙鱼放在裤管里,祗穿著短裤背著鱼回家。回到家时,蛙鱼还是活的。李文斯顿的母亲,将这条蛙鱼做成一顿丰富的晚餐。更重要的是,李文斯顿的父母对于孩子能够临危不乱,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伟大探险家的特质,从小就慢慢的显露出来。
  
  喜欢读书的孩子
  一八二○年,李文斯顿进入布兰第里小学就读。一八二三年,苏格兰受到贸易不景气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大跌,许多人都找不到工作,买茶叶的人就更少了。同年李文斯顿与父亲、哥哥都进入镇上的绵纱厂工作。兄弟两人在下班再去念夜间部的小学,直到晚上十点钟才能回家,隔天上午六点钟起床,又要准备去纺纱厂上班。
  李文斯顿第一个星期的薪水,是五先令。他给母亲一半的薪水,另一半的薪水买陆第曼(Ruddiman)所著的,简易的拉丁文辞典「拉丁文初阶」(Rudiments of Latin)。这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一个十岁的孩子,将他获得的第一笔钱不是拿去吃喝,而是买一本辞典。一个孩子以后会不会做大事,从他小时候用钱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将书本放在纺纱机上的阅读法
  李文斯顿的工作是纺纱机的操作员,他把学校的课本打开,插在纺纱起重机的架子上,每当他经过这个起重机,他就在课本旁边,读课本几段的内容。就在纺纱机不断的吵杂声中,他学习了学校的功课。他的同事看他勤劳的工作与读书,就给也取个「驴子」的外号。
  除了课本之外,李文斯顿也在起重机旁读了不少课外书。他读了罗马诗人贺瑞斯(Horace)文集、卡拉培尔(Culpepper)所著的「草本植物」(Herbal)、苏格兰史与整本的新约圣经等,还背下旧约圣经诗篇一一九章。
  梦想家的每周奇遇记
  李文斯顿后来提到:「我小时候最爱读的是『信仰单张协会』(Religious Tract Society)所出版的『每周游客』(Weekly Vistors)。这周刊里有一个专栏『孩子的同伴与老师的教案』(Child's Companion and Teacher's Offering),连载世界各地宣教士与探险家所遇到有趣的事迹,这个专栏的作者自称为「老韩福瑞」(Old Humphrey)」。不祗是李文斯顿爱读这个专栏,他的父母与一家小孩都爱读,经常一家人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梦想到各地探险。
  读书与工作之外,李文斯顿小时最喜欢的娱乐是钓鱼。蛙鱼在克莱德河上溯的时候,他知道河里有一个隐密处,他称为「蛙鱼坑」(Salmon pool),在那里总是可以钓到特大号的蛙鱼。他后来写道:「我站在水中钓蛙鱼,有时不知不觉的站太久,脚趾头被水泡得松肿。」 
  
  老士官最难打的一战
  布兰第里小学附近,住了一个老士官长柏奇(Thomas Burke)。在英法之战时,柏奇是英国威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麾下最骁勇善战的游击队员之一。一八○八年至一八一四年之间,柏奇在西班牙的庇里牛斯山区,多次击败拿破仑的骑兵队。战争中柏奇屡次受伤,他仍继续参加战斗,直到一八一四年威灵公爵打败拿破仑后,柏奇才退伍回到布兰第里。
  柏奇非常喜欢小孩子,他经常召聚孩子到他身边,讲他在战争中各种出生入死、紧张危险的战役。这些战争故事不仅小孩爱听,大人也爱听。但是柏奇讲了一场战役后,就说这不是他最难打的一战;讲了另一场更惊险的战役后,又说这也不是他最难打的一战。听众后来实在忍不住了,问柏奇:「那一场是你最难打的战役呢?」
  柏奇末了才说:「我一生最难打的战役,就是我内心的争战。这是我的元帅-耶稣基督率领我打赢的。」李文斯顿常听柏奇讲故事,后来他忘记了老士官长打过那些战役,祗记得老士官长那一场最难打的战役。每逢星期日,老士官长一早就到听他听众的窗口,摇著召集军队用的军铃,带孩子上教会,柏奇的孩子队伍中就有李文斯顿。 
  
  为上帝尽责的老师
  在布兰第里教会里,有一个主日学老师名叫汤玛斯(David Hogg Thomas)。汤玛斯是深刻影响李文斯顿一生的老师,李文斯顿到晚年的时候,还提到汤玛斯对他的劝勉:「如果你的信仰祗是为了追求突发式的感动或是神迹,试探与引诱迟早会追上你的。反之,如果你把每一天所该尽的职责,都交托在上帝的手中,并且学习在这些事情上与上帝同行,你的信仰会扎根于真实。成为一个基督徒是成为一个踏实的人,他亲手所做的,永远比他嘴巴所讲的更多。真实的信仰,是上帝使人成为真实的人,每天安静、确实的去做他该做的事情。这正如耶稣基督所说的:『凭著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七:20)。」
  后来汤玛斯患病,他自知即将过世,他在离世的那一天,他将主日学所有的孩子与李文斯顿,全都召集到他的床边,他为每一个学生提名祷告,将学生一一放在上帝手中后,才安息。
  
  把贫穷当成一种教育的方式
  李文斯顿在布兰第里纺纱厂工作了十三年。因为小学与中学都是念夜校缘故,李文斯顿在二十三岁的时候,才自高中毕业。在别人看来,比别人晚了四、五年才从高中毕业是贫穷带来的不幸,李文斯顿却写道:「贫穷是给孩子一种良好的训练,虽然训练的过程有点严峻。如同给一只牛犊背负一个轭,开始牛犊会有不适应的时间,后来轭使的牛犊成长的更强壮…。而且,贫穷使我对受苦的人有一种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如果人生能够有下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这种卑微的起步。」
  李文斯顿最喜欢的课程是自然科学,他在学校学习到制作植物与动物标本的技术,矿物的分类也是他所拿手的课目,布兰第里镇附近的石头与植物,他几乎可以全部分辨。 
  
  一生的转捩点
  有一天晚上,李文斯顿自外晚了回来,家里的人都睡了。李文斯顿发现忘了带钥匙,他没有在门外大声敲门,他选择坐在家前的台阶,渡过漫漫长夜。清晨,母亲起来开门,才发现儿子睡倒在门口。他不仅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学校也是守规律出名的好学生,他的同学称他为「邮票」(Stamp),因为他承诺的事一定做到,就像邮票一样的可靠。不过这位一流的好学生却有自己的困扰。
  一八五七年,李文斯顿在写「布道旅程」(Mission Travels)一书时,一开始就写道:「我年轻时候,最大的痛苦是从我小时候,我的父母亲就一直教导我圣经的真理,我对圣经所写的救赎真理─耶稣为人钉十字架,流血赦免人的罪,我都很清楚,但是我就是没有亲身经历罪被赦免的感觉。十二岁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一个罪人,我心里经常盘据著堕落的念头,我经常忍不住的说谎。我常想,如果我再努力克制自己一点,我就会变的更好一点,结果我愈努力,我的心挣扎的愈利害。我不仅持续的在做错事,我的心也没有平安。我不敢相信耶稣的拯救,因为我还不够好。我如果不是一个好人,我怎么配称为上帝的儿女呢?我常想等我变的更好一点,我才来相信耶稣。但是我如何变的更好呢?我想我是需要一个超然的神迹,才能平抚我的挣扎,不过我一直没有经历到什么超然的神迹。」
  李文斯顿继续写道:「直到我二十岁时,我读到迪克博士(Dr. Thomas Dick)所著『一个有盼望的人生观』(Philosophy of a Future State),我才发现一颗已经堕落的心,是不会产生行善的纯正动机;一颗充满虚谎的心,是无法分辨真实的神迹。我惟一所能做的祗有藉著基督无限的怜恤与恩典,并谦卑的相信。在基督救赎恩典里,我惟一的责任与行动就是立刻的相信与接受救恩。虽然我在接受基督的那一刻,软弱的心依然动摇,但我知道他为我死,我为他活。」 
  
  钢铁的人生
  虽然李文斯顿在接受耶稣基督救恩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经历。上帝的生命与恩典已经进入李文斯顿的心中,即使后来中非洲的环境艰难到彷佛是天如钢,地如铁,但是李文斯顿的心中有一个属天的生命,比外界的一切更刚强,救恩不是他一时的经验,而是他一生的体验。
  李文斯顿成为基督徒后,他仔细的查考圣经,并阅读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的作品,参加「汉米尔顿教会」(Hamilton Congregational Church)的聚会。 
  
  呼召的来临
  一八三五年,李文斯顿读到荷兰宣教士古特兹雷夫(Gutzlaff)所写的「中国的呼吁」(Appeal of China):「听,在中国那一片禾场上,成千上万未能听见福音在呐喊,为什么我们的回应祗是一声叹息,那传福音的人在那里?海外宣教士为何总是那么少?」这一段话,深扎李文斯顿的心。李文斯顿写到:「我的一生,除了解救人的灵魂之外,没有第二个选择,我将全力朝此目标,装备自己。」
  一八三六年,李文斯顿以优异的高中成绩,申请进入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医学院。
  
  作者现任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



上网时间: 2002-11-09 
来 源: 《校园》
共有5285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邮寄本文

  • 上篇文章:默默无闻的女传教士----和受恩(M.E.BARBER)
  • 下篇文章:慕迪小传
  •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 相关文章
    怪不得中国人这么爱她
    傈僳族人的《圣经》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话
    传教士在禁止鸦片贸易中的历史贡献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深入非洲三万哩-李文斯顿传
    默默无闻的女传教士----和受恩(M.E.BARBER)
     Copyright(C)2000-2002 GODoo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思路
    webmaster@godoo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