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门 | 分类文库 | 分类书库 | 圣经典藏 | 精典图库 | 音乐收藏 | 在线贺卡 | 在线影院 | 检索中心 | 联盟论坛 | 访客留言
   文化艺术>>影视评论>>现代人生的道德困境——《电影之于人生》读后 打印
现代人生的道德困境——《电影之于人生》读后
作者: 董学耕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石衡潭博士的《电影之于人生》是一部借电影说人生的书。谈电影的文章很多,网上更是不可胜数,除了圈内人的技巧,就是圈外人的热评——大多是采用时下的主流词汇:“好看”“不好看”。对电影的谈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个事实是清楚的:电影是大众的日常话题。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借大众化的电影说人生应该不差。大众化的事情其实也很多,人生天天都在遭遇,谈人生为什么还要借电影说事?毕竟,电影最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生的道德困境,文明演进、道德冲突、价值困惑……天天都在上映。
  细读,发现生活
  作者声明,对电影不是“有看无类”而是有所选择,“不语怪力乱神”,所选取的影片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基本上是大众所喜闻乐见或耳熟能详的。耳熟能详不等于就真正明了生活。石博士的《电影之于人生》提倡一种对电影的“细读”。粗看电影,可能获得一个整体印象,但要对电影所解析的人生有所感悟,离不开“细读”。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要吸引人们90分钟专心看电影,对电影工作者是一个挑战,也意味着编导要在90分钟里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尽量表达出来——精心布局,巧妙构思,惜“镜头”如金,已是电影编导的基本功。情节的设置、细节的处理中蕴含着编导对生活的细致理解,若不仔细观看,生活的感悟就在“好看”“不好看”的热议中轻易滑落了。
  平易,探讨人生
  石博士的影评不耍花招,不玩技巧,通过对细节的细读,直视电影所表达的生活。不管电影本身对生活的表达或直接或隐晦,或通俗或晦涩,影评都以平易的笔触,鞭辟入里,娓娓道来。既然是借电影谈人生,既然是面对公众谈人生,平易就是合宜的谈话方式。平易,也意味着一种看电影的方式,不管对经典、对大腕、对新锐,看电影需要平视。平视,才能参与编导者借电影探讨的人生,也才能以影评的方式与创造者和观众共同探讨人生。平易是一种邀请,它拒绝对电影人生的偶像式推崇抑或玩偶式漠视,而平等地邀请创作者/观众/读者共同参与借电影所拓展开的人生深度。
  爱心,直面困境
  当今电影的核心关注点在哪里?或者更准确地说,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石博士针对人生问题所选择的电影的核心关注点在哪里?而这一点是明确的,对于关注人生的电影,编导的焦点关注主题,乃是现代人生的道德困境。
  现代人生的本质是个人价值的凸现,其表观形式突出表现在情爱与孤独。这是电影编导的焦点主题,也是《电影之于人生》所着力解读的。石博士的影评不是泛泛的人生解读,而是明确地采取了基督教的立场——这是本书最重要的特点。
  现代观念的本质是以“进步还是反动”或者说“新与旧”的区分取代了“好与坏”的区分,它直接挑战人间的永恒价值——人间是否还有任何弥足珍贵、永存人心的永恒之事、永恒之人、永恒价值?现代人生的道德困境也因此而来:因为如果缺乏永恒价值的话,伦理乃是不可能。而人生是否能够自我承担自身的“赤裸”?
  “新与旧”的现代观念事实上也是对基督教伦理的严峻挑战。石博士影评明确的基督教立场事实上是在直面现代人生的道德困境,展示基督教伦理应对现代人生道德困境的能力。
  毕竟,当今时代不乏真诚的电影艺术家,其电影作品真实地揭示了现代人生的情爱绝望、孤独处境。这一困境当然不仅是电影主人公的人生问题,也同样是电影编导者的人生问题,是观众/读者的人生问题。正因为此,电影之于人生就有了落脚点——首先是电影编导者在吁请对人生困境的探讨,这是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的真正问题。石博士以其对于人生问题的真诚,以基督教的伦理资源为支撑,为情爱绝望和孤独处境中的人生,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解决之道。
  在应对个人化的现代观念的挑战上,鉴于基督教也是以单独的个人为开端,因而其效力非基于普遍意志的任何理念可比。面对现代人生的情爱绝望和孤独处境,也令我想到了克尔凯戈尔在《致死的疾病》中的箴言:致死的疾病是绝望,绝望是罪;罪的反面不是善,而是信仰;信仰就是,自我完全彻底地依靠上帝。



上网时间: 2008-04-24 
来 源: 感谢著者授权信仰之门
共有14235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邮寄本文

  • 上篇文章:神学教育的质素性关切
  • 下篇文章:因信称义和赎罪意识
  •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 相关文章
    现代人生的道德困境——《电影之于人生》读后
     Copyright(C)2000-2002 GODoo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思路
    webmaster@godoo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