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门 | 分类文库 | 分类书库 | 圣经典藏 | 精典图库 | 音乐收藏 | 在线贺卡 | 在线影院 | 检索中心 | 联盟论坛 | 访客留言
   教牧资料>>教会建造>>传扬福音 打印
传扬福音
作者: Lourdino-A-Yuzon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Lourdino A, Yuzon 著
  (菲律宾神学家,纽西兰宣教与教会合一合作协会特任干事)
  陈南州 译
  (东南亚神学研究院神学博士,台南神学院神学研究所所长,基督教伦理学、宣教神学教授)

  一、导论
  传道(evangelism)是目前基督教会最为人们所关切的问题之一,在过去三十年间,它一直是许多世界性、地区性、全国性教会会议的主题。毫无疑问地,有关传道,人们已经说了很多,本文顶多只不过算是对此议题诸多反省的一个小脚注而已。本文不想回答有关传道繁多、复杂,而且难予解答的问题,只是希望抛砖引玉,带动有关此一主题更明确的讨论。
  本文从四个相关的方面来讨论此一主题,即:一、我们传道的动机;二、福音的内容;三、传道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四、圣灵在传道中的角色;结论则提出作者对传道的一种定义,作为进一步讨论之用。
  二、为甚么传道
  一位曾服务于亚洲基督教协会的我的同事说过:圣经中找不到作为名词的传道,他说对了一半。圣经学者指出,新约圣经希腊文中并没有一个字等同于英文的「传道」(evangelism)。原来传扬好消息是为了世俗的目的,后来被应用在传扬耶稣基督的好消息。一般认为教会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之后创造了「传道」这一个字,目的是在「包含宣扬好消息的活动或种种活动」。在新约圣经里面,传道是以动词形式出现,暗示宣扬福音的「行动」,它无关于今日所说的传道,或是作为名词的传道。
  为甚么传道﹖一般的回答是服从大使命(马太廿八:19-20)是我们不得不参与传道活动的理由。「福音不只是我们宣扬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服膺的事物。」(Michael Cassidy,"The Nature of Evangelism",《传道的本质》in The New Face of Evangelicalism,《传道的新面貌》ed, By C. Rene Padilla, 1976, p.81;参看彼前四:17)保罗觉得他受催逼去宣扬好消息,他说「我不传福音就有祸了」(哥林多前书九:16),当耶路撒冷圣殿的宗教领袖威胁彼得和约翰,要他们静默不再传道时,彼得和约翰的回应是正直的答案:「我们所看见所听到的,不能不说出来。」(使徒行传四:20)传扬好消息不是一件可以选择,要嘛就无条件接受,否则就得拒绝的事。它是对接受好消息的人的一项要求,领受福音的人必须跟别人分享福音,他们不能把它据为己有。就像一盏灯,福音必须宣扬,使人们的生活受到福音的启蒙、光照。依据福音必须宣扬的这种性质,未宣扬的福音显然是与福音矛盾、相违背的。
  根据耶稣自己的见证,传道是他使命不可或缺的特质。他觉得他必须宣扬福音,他曾说:「我也必须到别的城镇去传扬上帝主权的福音,因为我正是为这工作奉差遣来的。」(路加四:43)耶稣一乡接连一乡,一镇接连一镇地到处向穷人宣讲上帝国的好消息,最常接受耶稣的宣讲与教导的也是穷人,他本身就是上帝的好消息(马可一:1;罗马书一:1-3),耶稣是第一个传道人,也是最伟大的传道人。
  爱上帝和爱邻人是传道的另一个主要的动机。保罗说:「基督的爱支配着我们。」(哥林多后书五:14)人们有权利接受并响应福音,如果我们爱他们,我们就接受召命去分享我们白白得来的福音。按道理,福音不是我们的,它是上帝的恩赐,不是我们可以占为己有的财物。它是托付予我们的天上「极为贵重的珍珠」,作为它的管家,我们要向上帝负责,也是亏欠他人的。没有人可以否认我们领受福音的特权,但也没人可以否认伴随而来的责任,就是将福音传给别人。玻利维亚的一位神学家曾经把这一点很恰当地如此说:
  「传道也是人在基督里新生命的一种正常的经验,就是努力想要宣扬它;它是感激和爱的果实,履行一种毋需辩解的责任,为众人的缘故如同基督受苦和施行慈爱。」(Mortimer Arias, Bolivian Menifesto on Evangelism,《玻利维亚人对传道的见证》页29; 哥林多前书九:16,哥林多后书五:14-15)
  教会增长又是另一个传道的动机,在许多基督教新教教派中这是很普遍的观点,这也是教会为应付教会信徒数锐减的难题所采取的宣教策略。教会增长有些正面的价值我们应当很严肃地思考,从某一方面而言,教会信徒人数增加可能是一个教会事工和生命充满活力的记号。接受基督加入教会的不只是信徒数目,而是人。耶路撒冷有三千人加入教会绝不是偶然的事,它是初代教会因着圣灵的能力见证活动的成果(使徒行传二:37-42)。但是我们也必须说,倘若以教会增长为传道的唯一动机,那就不恰当,也是自我欺骗了。其中的一个理由乃是,那样子的话,我们的传道活动就倾向以成功与否来衡量了。
  斯托得(John Stott)说,我们不应该以成功与否来阐释传道,即使是以响应或相信福音的人来说明也不应该。他表示他同意帕克 (J, I, Packer)对1919年英格兰大主教的批判,该主教曾于「教会传道事工研究委员会」首先就传道下了非常出名的定义,即「传道就是借着圣灵的力量,将耶稣基督传给他人,使人能够借着耶稣基督相信上帝……」。
  根据斯托得的观点,前述定义就是「以成功来定义传道,但是传道不是去传扬好让某事得以发生……圣经的观点是:传道就是宣扬福音,不管是否有甚么事发生。」(J. R.W. Stott,“The Biblical View of Evangelism”,《传道-圣经的观点》in Mission Trends,《宣教思潮》, No.2, ed, by Gerald H. Anderson and Thomas F. Stransky, C.S.P, 1975, 页10)用一个类似的例子来说明,一场结局零比零的足球赛并不是说参赛的两队球员球技不高明、没踢一场好球。
  这并不是要美化或合理化教会信徒人数锐减的现象,而是要提醒我们自己,把传道活动的结果交托给上帝。即使基督的门徒也被他的「严厉的教导」所触怒,圣经记载说:「好些门徒听见这些话,就说:『这教导太难了,谁听得进去呢﹖』耶稣知道他的门徒私下在议论这件事,就对他们说:『这话使你们信心动摇吗﹖』…从此,跟从他的人当中有好些人退出,不再跟他一道。耶稣就问他的十二个门徒:『你们呢﹖你们也要退出吗﹖』」(约翰六:60-67)
  即使「教导很难」,仍然要忠实于福音,这是教会的要求,倘若这意味着信徒人数会减少,教会也必须乐意付出此一代价。若是教会信徒人数增加了,但愿这是教会忠实于福音的主的「副产品」,而不是作为教会服从传道使命的量化指标。教会增长最好是质与量都一起增长。根据汉斯瑞迪韦伯(Hans-Ruedi Weber),上帝的算术,数目和成长「并不一定是大和增加,而是代表性的数目和在恩典中的成长」(Hans-Ruedi Weber,“God's Arithmetic”,《上帝的算术》, in Mission Trends,《宣教思潮》,No.2,页66)。从圣经的观点,为了使世界「教会化」而传道,这是值得商榷的事。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传道的动机应该是「使教会福音化甚于使世界教会化」(Arias, op, cit.,页28)。
  为确保教会增长,特别是数量上的增长而传道,会使传道人陷入一种危险,就是使用值得商榷的方法来传道,如对福音的领受者施用不当的压力,使他们接受基督不是因为真正信仰他,而是其它的理由(这令人想起「面粉教徒」此一名词),或自以为义地审判他人,或用强迫的方式,不管它是巧妙的或是明显的,或是软硬兼施的方式,这都不是负责任的传道活动的真正方式。
  我们传扬好消息不是出于某种责任感,而是不管结局如何,总是感激地顺服传道的使命;当然也谦卑地盼望,所有在爱里面跟我们相关的人,也能经验上帝在耶稣里、借着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三、我们所宣扬的福音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非常有名的新英格兰自然主义者,曾经问一队架设电线的工人,为甚么在固定间格的地方竖立直杆。所得的答案是「为安装一条电报线,使美国东西岸得以联络」,梭罗又问:「做甚么用呢﹖」他们说:「就是电报服务,它可以让在波士顿的人于几分钟之内把信息传给旧金山的人」,停了一下之后,梭罗开玩笑地问:「如果在波士顿的人没甚么话要向旧金山的人说怎么办﹖」
  是的,我们领受召命而宣扬的信息是甚么﹖福音的内容或许可以用一句很普遍的话来陈述,就是「耶稣拯救」。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而且借着福音,上帝传递他在基督里的拯救作为给所有相信的人(罗马一16;哥林多前书一21)。就这一点而言,共识似乎很大。但是论及耶稣从甚么拯救人、耶稣拯救人做甚么这类的问题,观点就很分歧了;特别是拯救的意思究竟是指甚么此一议题所引起的分歧更是真实,即拯救是指从内在的罪的束缚得释放,或是指从罪的情境所衍生的奴役得解放呢,或是两者都包含在内呢﹖
  许多基督徒都持有这么一个观点,就是根据圣经,拯救乃是借着上帝的恩典,人从上帝的愤怒中,从人的罪过和所受的咒诅中得救。我们犯罪违背上帝,在上帝面前,我们「实实在在有罪」,然而基督担负了我们的罪,替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因而得以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有可能不必付出代价而成为上帝的儿女,享受「自由、快乐地亲近我们的天父上帝。」(Stott, op. cit., 页18-19)向我们的灵作见证的圣灵证实我们是上帝的儿女(罗马书八:14-17;加拉太四:4-7),又因着上帝在基督里、借着基督所做的一切,我们从罪奴役人的权势得自由。
  有些人主张圣经中所说的拯救不可以跟社会、政治的解放--即从罪的情境的辖制中得解放--相混淆。他们在确认「人性化」、发展、完整、解放、公义等都是宣教所期待的目标的同时,仍然认为这些并不构成上帝在基督里赐给世人的救恩。「称社会、政治的解放为『拯救』是犯了重大的神学混淆的罪过,它把圣经刻意区分的,即创造主上帝和拯救主上帝、公义和被称为义、普遍的恩典和拯救的恩典、社会革新和人的重生等混合在一起了。」(Stott,op.cit.,页18-19)
  然而,另一方面,有些人说拯救是基督所赐的「人性之完整的记号」,它可以在人性化、完整、解放、公义之中看见上帝的拯救。以「今日之拯救」为主题在曼谷所召开的宣教研讨会(1974)确认「基督所带来之拯救,也是我们有分于其中的,赐给我们在此世分裂的生活中有充分的完整性,……上帝解放的力量既改变个人,也改变社会结构﹗所以,我们认为:为经济公义、政治自由、文化更新等而努力奋斗,是上帝的宣教所要达成之整个世界之解放的内涵!」 (Mission Trends,《宣教思潮》, No.2, 页236)拯救包括:
  「灵魂和身体……、个人和社会、人类和呻吟热切盼望的受造界(罗马八:19)。因为邪恶既在个人身上工作,也在羞辱人类之剥削性结构中,所以,上帝的公义彰显在罪人得赦免、被称为义的事上,也在社会、政治的公义的事上!因为罪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上帝解放的能力就是既改变个人也改变社会结构。这种解放最后在死亡被主耶稣的胜利所消灭时完成(哥林多前书十五:55),这种对拯救充分完整的了解,要求上帝的全体子民对于他们所参与的上帝之拯救工作,也有同样、相配的充分包容性的作为。」(《今日之拯救》第二段)
  依着类似的条理,《玻利维亚人的见证》(Bolivian Manifeso)确认基督完整的解放信息是指:不但呼召个人悔改归信耶稣基督、加入教会,也是参与为建设一个由基督的爱所灵感、激励,更人性、更公义之人类社会所做的奋斗。教宗保禄三世在《在新世界中传福音》(Evangeli  Nuntiandi)劝谕中间接提到一个事实,即悔罪归信和世界的更新都是拯救--福音的精髓和中心。
  一方面有人认为拯救乃是从内在罪的束缚得自由,另一方面认为拯救是从不义、非人性化的处境中得解放,对于这两种看似对立不能调和的拯救观,我们能做什么说明?在处理这种复杂微妙的问题时,下列区分是有助益的,也就是认为拯救有一前提,即意识上自觉悔改的响应,经验到「被改变」而归信上帝,或是认为拯救乃是社会、政治的解放,即参与那强化人际关系的社会结构之彻底改造或重组。人有能力悔改他们的罪,社会则似乎不具此一功能,虽然人类社会也有可能经历彻底的改变。从这一观点而言,派狄拉(C, Rene Padilla)主张「我们不能接受把拯救视同肉体需要的满足、社会改良,或政治解放」(C. Rene Padilla,“Evangelisation and the World”《福音化和世界》, in Mission Trends, 《宣教思潮》,op. cit., 页53)。
  福音不能被减缩为社会的或政治的范畴,更不可能被改为政治意识型态,教会也不能被当作政党。圣经说得很清楚:人需要「借着上帝话语的宣扬,在耶稣基督里与上帝会遇,因着圣灵的作为」(同前引书,页33)而重生。这样子主张之后,派狄拉警告并反对人们的做法,就是把得救的经验简化为灵魂将来得救的主观经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使命,就是彻底的改造个人与社会的生活,它包括了「从世界及其权势的奴役中得解放,迈向使万物臣服于基督的统治此一上帝的旨意」。简单地说,拯救和政治解放有别,但在教会整全的宣教使命中是不能分开的。这是说传道是宣教的基本性质,但不等于宣教。宣教包含教会受差遣进入这世界所做的一切事工,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说「整全的宣教」会比说「整全的传道」更适切合宜,因为若是教会所做的都是传道,就甚么都不是传道了。
  
  四、传道和社会责任
  慕伍(Richard M.J.Mouw)在他薄薄的小书《政治性的传道》(Political Evangelism)中说:福音应该是包罗广泛到足于包含人类生活,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的一切面向在内的。他说:
  「…福音的完满整全必须是指向人类生活的所有幅度或面相,基督救赎的工作使人从他们的文化建构、家庭生活、教育计划、追求性的满足、渴望健康幸福等之中得到解放;它也使人在政治机构的建构和公共政策的制订中得解放。」(页14-15)
  许多亚洲教会承袭了西方教会的传统,有一值得注意的特色,就是强调私人化的信仰。传道的宣扬工作所指向的人好像是一个存活跟整体人类社会分离、无关的个人,敬虔者的信仰不认为罪既奴役个人,也同样奴役人所属的社会以及他们的文化和机构、组织。他们只经由有罪的个人的角度来看罪的情境,腐败、堕落发生于个人的内心,若是有什么不公义、剥削、贫穷、宰制、权威的误用等事发生,理由是归咎于每个人--个人的灵性和道德的败坏!要处理社会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处理个人的罪的问题;人想要改变社会,就要先改变个人。这种神学的口号大概就像这样:改变人,就改变社会;此一宣称的另一面当然就是:没有重生的个人产生腐败、堕落的情境。
  私人化的信仰把公共道德从人的灵性经验中分离出来。宗教的(神圣的)和世俗的(亵渎神的、世界的)是区分开来的,崇拜并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割裂分离的基督教。宗教的与世俗的领域存在于两个分隔的空间,礼拜开始于教堂,也结束于礼拜堂。在世俗生活中,人们的举止就像是上帝不存活于世界的这一领域。大概也是因为如此,一个「重生」的基督徒可能是剥削者、奸商,或滥用人们所托付的权力,但良心竟毫不感到困惑。
  对于这种私人化信仰的改正必须确认宗教经验是亲身的,但不是个人化的!它是亲身的,因为它涉及每一个人跟那具有位格的上帝及他人之间的互动。而信仰不能私人化则根植在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此一事实之上。「人生存、活动在结构性相互关联之世界中。」(Orlando Costas, The Church and its Mission,《教会和它的宣教使命》,页37)一个人的生活是受到那影响他个人及其社会生活层面的生活处境所塑造,社会、团体生活可能协助,也可能敌对一个个人,罪不只影响个人,也在生活之社会、组织,以及结构的领域中运作。因此,传道必须是宣扬整全的福音,而福音的领受者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人,而且是整体的人,或说是人整体的生活都是福音所关心的。
  福音更新变化的能力必须在个人身上和社会方面显现出来,造物主上帝是一切受造界的主,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一切受造的秩序,都得遵照上帝的旨意,没有什么是不受上帝的权柄和旨意所统辖的。基督救赎的工作和他使世界跟上帝和好,使天地万物都归在上帝的主权之下的使命,是不可分割的。冯炜文(Raymond Fung)特别提及人不只是罪人,也是「罪所冒犯的人」,他的意思是人受非人性之情境所残害,是非人性情境的受害者;而且人也因为制造出这些情境,甚至对这些情境漠不关心,我们「犯罪冒犯」他人。福音的能力必须使人得以承受这些情境,使人得解放,迈向充实丰富的生活。「若是因着上帝的赦免,我们从罪得拯救是真正、完全是个人之经验,它必须表现在关系和结构的更新之上,这种更新不只是人归信上帝的一种结果,而是整体人类归信的基本要质。」("Breaking Barriers"《拆除藩篱》, in An Ecumenical Affirmation,《普世教会对宣教的共同信念》,页46)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传道和社会行动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我们不可能在此两者间分出优先级。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以为了传道而使社会行动衰退,以致于最后是传道乃宣教的最重要和最终目标!传扬福音所涉及的不只是以言语宣扬生命的道,也是以生命--言语和行动为生命的道作见证,虽然生命的见证终究也是要以言语来表达。
  也有人这样说:传道表达了我们顺服上帝所交托的大使命,而以改变社会情境为目的的社会行动,反映出我们顺服大使命。这就是说,教会专心于福音
  「就必须同时包含宣扬好消息,并以生命--行动看顾这世界。福音的完整性同时显现在这两种进路,以爱关怀邻人和见证、服务并不相斥,而毋宁是教会生活中相互关联、作用的两面,以及在世界中恩典与爱的事工。」(Tradition and Innovation,《传统与更新》,CCA, 1983, 页78)
  教会需要重新发现我们主的福音的整全性,它不只包含传道的任务,就是注重使人跟上帝和好的工作,也是参与为建立社会公义,或使非人性的情境人性化等所做的奋斗。
  上帝呼召、装备,又差遣教会进入世界,不只是要完成牧养关顾的工作,也包括做先知的功能。牧养关顾包括「呼召人悔改归信耶稣,并于此时此地加入他的子民的团契」(《玻利维亚人的见证》,Bolivian Menifesto),并且以信仰教养他们。先知性的工作包括「抨击一切违背上帝对人类之旨意的偶像和权力」,和「参与为建设一个由基督的爱所灵感、激励,更人性、更公义之人类社会所做的奋斗」(同前引书)。依着类似的条理,出自普世教会协会乃洛比大会的文献「今日告白基督」确认
  「福音一向都包括:宣告上帝的国和他借着基督所彰显的爱,恩典的赏赐和罪的赦免,邀请人悔改并信仰耶稣,以上帝拯救的话语和作为呼召人过团契生活,参与为公义和人类的完整而奋斗的责任,为福音献身,甚至为福音的缘故牺牲生命。」("Breaking Barriers",《拆除藩篱》,页52)
  五、依靠圣灵的能力传道
  没有圣灵的同在和工作,想在任何时间、地点从事传道是不能想象的事。耶稣在圣灵,就是他从施洗者约翰领受洗礼时降临在他身上的圣灵(马太三:17)的引导下,开始他在地面上的事工。在他开始从事上帝托负予他的使命之前,圣灵带他到旷野接受考验,他回到加利利后,引用以赛亚的一段经文说:「主的灵临到我」,藉此公开的宣告表明他的工作并开始他的服事。当他差遣他的门徒去执行他所交托的宣教使命时,他向他们说:「领受圣灵吧﹗」(约翰二十:22)
  五旬节时,彼得在圣灵按着基督所应许的降临并住在他们中间之后,讲道充满能力。当数千人悔改归信,人们难以相信他们所见到的情景,彼得对此事件之解释是先知约珥的预言实现了:「我(上帝)要把我的灵倾注给每一个人。」(使徒行传二:17)司提反因着圣灵的能力,以勇敢、坚定的委身传讲福音,彼得和约翰在犹太议会,就是想要阻止他们宣讲耶稣基督的人面前,也是如此。保罗在他宣教旅途中也对圣灵的带领很敏锐,圣灵曾禁止他进入庇推尼,并引导他积极响应到马其顿去传福音之请求。
  圣灵走在我们前面,在我们抵达我们受派之地以前,圣灵早就在那里了。从这一观点来说,基督教的传道人「把基督带到万邦」的说法就有待商榷了,因为上帝的灵未曾在某地缺席,也未曾在某时缺席。哥尼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传道人彼得有机会遇见他以前,上帝早就跟他同在了。当彼得看见上帝已经接受哥尼流时,彼得说:「现在我确实知道,上帝对所有的人都平等看待。只要是敬畏他、行为正直的人,无论属哪一种族,他都喜欢。」(使徒行传十:34-35)在此事件中经历改变的是传道人彼得,他认为外邦人应该先作犹太人再作基督徒此一非常珍惜的信仰,彻底的给摧毁了。哥尼流和彼得所经历的,不但都是圣灵的临在和工作的成果,也是圣灵在彼得于哥尼流家中宣扬福音之前的工作所致。
  我们必须这样说:「圣灵是传道的主要发动者:是圣灵驱使每一个人去传福音,也是圣灵在人的良心深处工作,使人了解并接受上帝拯救的话语。」(Evangeli Nuntiandi,《在新世界中传福音》,页57)
  我们必须铭记在心,充满圣灵能力的生命并不与社会生活隔绝,而是关联的。圣灵创造人类社群,并赐给他们成长所需的各项恩赐。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说得非常清楚,即圣灵所赐不同的恩赐共同为基督的身体,就是教会的好处而工作。一个真正与圣灵对遇的基督徒不能把自己从社群生活分离出来,私人化、个人化的基督徒生活,是曲解活在圣灵能力之中的真实意义。就如一位哲人曾说过:没有甚么人单独而成为一个孤岛,宣称经验圣灵临在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六、结论
  根据前面所说的,本文作者提出一个供继续讨论用的传道的定义,即 「去传道是借着圣灵的能力,以语言和行动宣扬福音,也就是上帝
  在基督里,又借着基督,白白恩赐罪的赦免和丰盛的生命,又赐给人能力得以参与上帝改造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人与万物之关系的使命。」
  先前已经说过,这只是本文作者对我们众人努力想了解传道一事所尽的一点点心力,就像汽车的点火装置,车子既已开动,可以把它当作多余的,或置于一旁,尽管进一步更周全深入地讨论传道是甚么、为甚么传道、如何传道等等议题。



上网时间: 2004-10-20 
来 源: 不详
共有8751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邮寄本文

  • 上篇文章:艺术的当代踪迹
  • 下篇文章:救恩与我
  •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 相关文章
    传扬福音
    传福音五戒
     Copyright(C)2000-2002 GODoo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思路
    webmaster@godoo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