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门 | 分类文库 | 分类书库 | 圣经典藏 | 精典图库 | 音乐收藏 | 在线贺卡 | 在线影院 | 检索中心 | 联盟论坛 | 访客留言
   教牧资料>>教会建造>>面向廿一世纪的教会使命 打印
面向廿一世纪的教会使命
作者: 殷怿道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上帝自从创造天地以来,就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方式,彰显衪对世人的爱。首先在旧约圣经里,上帝藉 列祖先知们向以色列人启示衪自己,并以实际行动参与以色列的历史。并不是以色列人有甚么善德,完全是上帝拣选并赐予的特别恩典,作为「爱世人」的起点。接 在新约里,上帝「道成肉身」成为人,指道在肉身之中,肉身就是世界的事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所以「道成肉身」不是一个神学名称,而是上帝不遗弃人,所开辟的一条通往救赎之路。衪一反当时犹太教 重表面的仪式,而忽略了内在生命的改变,以及外在善行的实践。所以衪斥责法利赛人的假冒伪善,而特别同情穷人和受欺压者。衪不但不要求人服事衪,反倒服事人,衪与我们一起面对与人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所以当法利赛人问耶稣如何得永生时,耶稣没有讲一大堆属灵的大道理,只是简单地回答说:「你们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路十25~27)很明显的耶稣要将宗教经验与实际行动相提并论。因此在面向廿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教会今後所扮演的角色:

  (一)教会意识的重建: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的成立,是立基於基督磐石上,耶稣基督道成了肉身,而教会也就是道在社会的具体化。教会的目的,就是承继及实践耶稣基督在世三年多的传道生涯中的所言所行。所以基督教是既出世而又入世的宗教,不出世,无以与上帝复和;不入世,则无以爱你的邻舍。

  现在有些信徒愈来愈把自己规范在教会与一小撮会友之间,在意识形态上把世界一分为二,即神圣与世俗。刻意把某些人、某些职业、某些书籍视为神圣,而把其余的东西包括国家政治,社会动态视为世俗。这种自以为义的态度,与法利赛人自私,自高,自大无异;不但与社会愈来愈脱节,而且也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本意相违背。

  基督既为世界而生,教会也为世界而存在,如果教会不关心世界,那末为何存在?近代神学大师巴特说:「神不愿高高在上,和人隔离,却愿意来到众人之间,因为神要担当别人的重担,因此上帝不只爱这个世界,并且进入这个世界,所以教会应该为世界服务。」

(二)教牧及领袖素质的提升:
  加尔文把教会比喻成「母亲」及「学校」,因为我们是软弱的一群,只有在母亲及学校的抚育与管教下,才能长大成人。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直接影响儿女品德的塑造,所谓「三岁定八十」。学校更是德、智、体、群培育的场所,有优良的师资,才能培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据新加坡政府统计,孩子功课的优劣与母亲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前十名学生的母亲,80%是大专毕业生。致於学校,可从家长为子女追求名校,漏夜排队报名,志在必得的紧张态度中看出来。教会既然自比母亲及学校,如果没有生命丰盛与学识渊博的教牧及领袖,怎样能使会友得到造就?当今世界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先进工业国,大专毕业生占总人口的,台湾及韩国亦高达35~40%。马来西亚正在急起直追,以期到公元2020年,达到15%的指标。可以预见,将来教会传福音及教导的对象,将由目前大部份小学及小部份中学程度者,提升到中学及大专程度。传道人所传讲的信息,如果不能与时代的脉博一起跳动,那末很难吸引教育程度比较高的非信徒接受福音,也难引起有大专程度会友的共鸣,所以传道人应该如巴特所说的:「一手拿圣经,一手拿报纸。」目前资讯时代已经来临,进入下一个世纪,多数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脑,会友将藉 网际网络,可以任意浏览神学领域或查阅圣经资料,会友与会友间或会友与教会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分享信息,甚至可以向非信徒传递福音等。所以教牧及教会领袖必须掌握电脑,谦卑学习。加尔文说:「如果你要成为好牧者,必须要先成为好的学习者。」

(三)教会的社会责任:
  目前科技进步,固然促使经济繁荣,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崇尚消费,自我中心,对社会冷漠及伦理道德观念的改变等。亚洲各国,近年来,破碎家庭、游荡少年、离婚率、弃婴、吸毒、同性恋、爱滋病、暴力等罪案不断增加,似乎正在走向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在此种情形之下,教会岂能袖手旁观?应负起责任,在道德教育方面,协助社会纠正这股歪风。因此教会面对的不再是抽象的神学思考,也不是鼓励会友个别追求内心的平安,以及参与内部活动如祷告会、主日学、布道会等为满足。教会不是与世无涉的至圣所,教会受上帝的呼召,为要服事世界。所以教会不可有二分法,如果有了这种观念,就容易关上大门,自筑城墙,与外界隔绝,因此教会必须进入世界,为拯救世界而努力。基督徒更不是要留在神圣的范围内,过 敬虔的生活,而是要在各行各业里,树立美好的榜样,关怀别人,并且告诉世人,神爱这个世界,这就是开始传福音了。

  一向来华人多数对福音有抗拒感,教牧人员很难突破华人预设的心理防线。在面向廿一世纪的同时,如果教会鼓励有志服事主的大专生,接受完整的神学教育,然後分散在社会各阶层里任职,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有计划的影响别人,尤其是高级知识份子、专业人士等。因为社会需要宗教,造就人不能只有教育而没有宗教。福音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唯有藉 福音,才能改变人心,改变社会。所以巴特与潘霍华都认为「基督教既不是内在为解决个人问题的表现,亦非为追求神圣境界的一种逃遁。基督徒应该生活在现世界,并且在生活上表现是主的门徒。」因此不要到处寻找邻舍,你的邻舍就在你的眼前。

  (四)祭司式的敬虔:
  宗教信仰的本意,就是你对所信的那位创造主的敬拜。旧约时代,祭司在圣殿为以色列人献上馨香之祭,以表达对上帝的感恩。今日教会教牧一样有责任使信徒明白,敬拜上帝乃是教会生活的中心,崇拜时所唱的是赞美上帝的诗歌,所听的是上帝的话语,所见的是上帝的尊荣,所领受的是上帝的恩典,所奉献的是对上帝感恩,整个崇拜程序,都以上帝为依归。致於崇拜气氛营造,福音派教会庄严肃穆,灵恩派教会活泼热情,姑不论何者为优,只要你在崇拜时有上帝临在之感,那么,你的敬拜必蒙上帝悦纳。

  其次是培养信徒的祈祷意识,祈祷乃是信仰生活的启端,一个自动祈祷的教会,才会有生气、有作为、有力量与恶势力战斗。一个祈祷不息的教会,才是一个能担当苦难,吸引人、感动人、拯救人的教会。

  (五)先知式的使命:
  旧约中的先知,是历史时代的产物,为针对那时代国中有关社会道德伦理,国家政治管理,宗教生活状况等的弊病,谆谆劝告,泣涕悲痛,苦口婆心,斥责以色列人的罪恶,预言将来的祸患。他们那种当仁不让的情操,强烈的爱国爱民热忱,与大无畏的勇敢精神,成为走向灭亡之路的以色列人的中流砥柱。在新约里耶稣基督同样不畏强权,批评罗马统治者,犹太人祭司文士等当权者。今日教会如果把基督教信仰仅止於默想灵修,只鼓励会友个别追求内心的平安,以及开布道会,宣扬福音为满足。

  而对世界的败坏如只皱皱眉头,耸耸肩,搓搓手,摇头叹息:「世风日下」,或说是政府法治不彰,学校教育失败,家长管教不严,似乎与教会毫无关系,且不免带些自义。如果有朝一日,外国同性恋者合法化,试管婴孩,代母,复制人等违背圣经真理的问题来到自己国家时,教会是否一如往昔像驼鸟般把头埋在沙堆里,默不出声,只当没有看见?这样可以说有负基督对教会的付托。教会当有先知般的精神,也是「旷野人声」,成为社会的良心,与基督一起参与苦难,担当忧患,教会才有自我。

  面向廿一世纪,按历史的阶段,已进入後现代时期,人们因为不能适应急遽的改变,而感到旁徨与焦虑,从而诱发出种种社会问题,异端邪教乘虚而入。当今灵恩运动的迅速发展,新世纪运动藉 超异能治疗术所带来的迷惑,使福音派教会面对极大的冲击。所以教会必须提高警惕,对内加强全教会的整体性,在爱中互相接纳,互相宽容,与基督合而为一。对外则一本基督「道成肉身」的宗旨,使神的爱,在现实的世界里开花结果。教会的使命不仅是传扬福音,拯救失丧的灵魂,帮助人摆脱罪,冲突,焦虑而获得平安。

  它也像一团面酵,由影响周围的人开始,而扩展至整个社会。教会应是团体中的团体,为世界而存在,并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



上网时间: 2003-04-24 
来 源: 网络
共有500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邮寄本文

  • 上篇文章:生命无法抛弃一切——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 下篇文章:生活因为梦想而精彩----关于《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
  •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 相关文章
    面向廿一世纪的教会使命
     Copyright(C)2000-2002 GODoor.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思路
    webmaster@godoor.net